...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诊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脉为胃气之本源,其...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自叙 凡例 卷一 多读书论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提纲论 因形气以定诊论 运气论 太素脉论 审象论 脉有亢制论 冲阳太二脉论 脉有不可言传论 脉无根有两说论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问情论 卷二 卷三 浮脉(阳...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自叙 凡例 卷一 多读书论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提纲论 因形气以定诊论 运气论 太素脉论 审象论 脉有亢制论 冲阳太二脉论 脉有不可言传论 脉无根有两说论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问情论 卷二 卷三 浮脉(阳...
...(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诊法虽有十度,而总不外乎阴阳也。十度,谓脉脏肉筋俞,是为五度,左右相同,各有其二,二五为十也。脉度者,如经脉、脉度等篇是也。脏度,如本藏、肠胃、平人绝谷等篇是也。肉度,如卫气...
...(增补)冲阳者,胃脉也。(一曰趺阳,在足面大指间五寸,骨间动脉是也。)凡病势危笃,当诊冲阳以验其胃气之有无。盖土为万物之母,资生之本也。故经曰∶“冲阳绝,死不治。”太溪者,肾脉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动脉是也。)凡病势危笃,当候太溪以验...
...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几二十一穴.今取四穴.隐白 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足太阴...
...。(足太阳经为目上网,故赤脉从上下者为太阳病。足阳明经为目下网,故赤脉从下上者为阳明病。足少阳经外行于锐 之后,故从外走内者为少阳病也。)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
...苦头痛。呻吟不能行起,腰足痛。叫喊以手按心,中脘痛。呻吟不能转身,腰痛。摇头以手扪腮唇,齿痛。行迟者,腰脚痛。诊时吁气者,郁结;纽身者,腹痛。形羸声哑,劳瘵之不治者,咽中有肺花疮也。暴哑者,风痰伏火,或暴怒叫喊所致。声嘶血败,久病不治。坐而...
...也。)岐伯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三部,上中下也。三候,天地人也。上古诊脉,不独寸口,于诸经之动脉皆诊之。此云三部九候也。可见扁鹊之三部九候,大非经旨明矣。)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上部...
...而后鲜红.先少而后多.先徐而后疾者.其势渐增.亦皆可以相参也.若夫因气色而病异.因脉证而病异.又当合四诊而观之.此特粗举隅焉.以明诸见血.非皆热证也.丹溪谓知其要者.可一言而终.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何也.不知其要.斯害也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