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形六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术语。指以口部外形的六种变化,作为辨证的参考。即张(口开不闭),主病虚;噤(口闭不开),主病实;僻(左右㖞斜,口角缓急),主肝经风痰;撮(上下唇紧聚),主邪正交争,正虚邪盛;振(寒栗鼓急,上下振摇),主阳气虚;动(开合频繁),主胃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91/83.htm

荣枯老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系望舌质的基本内容。荣枯辨别津液和舌神。荣指舌有光华,红活鲜明,润泽而有血色。活动自如,为津足有神,预后良好;枯指舌无光华,枯晦干涩,活动迟滞,为津亏失神,预后较差。老嫩辨别疾病的虚实。老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多属实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82.htm

《医宗备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著作。三卷。清·曾鼎撰。刊于1814年,作者认为“治病定症,务在诊脉为主”,故此书着重阐述脉学。上、中卷论切脉的重要性、切脉法,并以自身体会和独到见解阐发《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学义理,确实给人以启发。下卷以问答形式论述伤寒五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69.htm

《医宗备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著作。三卷。清·曾鼎撰。刊于1814年,作者认为“治病定症,务在诊脉为主”,故此书着重阐述脉学。上、中卷论切脉的重要性、切脉法,并以自身体会和独到见解阐发《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学义理,确实给人以启发。下卷以问答形式论述伤寒五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15.htm

唐代医家唐代医家王焘的故事的故事_【中医宝典】

...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问世后一个世纪,唐代又出了一部医学名著,它就是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被历代医家称为“世宝”,医家普遍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人所见不广,用药不神。”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68.html

人体神秘中药_【中医宝典】

...取自人体的某些组织或排泄物可以被制成药物用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在我国沿用已久。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名著《传染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人体药材取材方便,作用显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体药材的应用将不断完善、深化,真可谓“取之于人用之于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522.html

唐代医家王焘的故事_【中医宝典】

...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问世后一个世纪,唐代又出了一部医学名著,它就是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被历代医家称为“世宝”,医家普遍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人所见不广,用药不神。”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00.html

鹤鸣九皋的解释_鹤鸣九皋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犹载厥声。况乃海隅,播名上京。 ◎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http://hanwen360.com/cy/383300.html

辨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系望诊内容之一。辨别痰的性状,作为辨证的参考。辨痰时要注意痰的颜色、形状、稀稠度、气味等。痰色白而清稀,多为寒证;痰色黄或白而粘稠者,多属热证。痰少极粘,难以排出者,多属燥痰;痰白易咯而量多者,为湿痰。咳吐脓血如米粥状,为热毒...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42.htm

参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术语。相互参照比较。指在诊断和治疗时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参照比较,然后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针。《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神,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矣。”《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日...

http://qihuangzhishu.com/167/23.htm

共找到1,6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