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又名多骨、白蔻,为姜科植物白蔻的果实,原产于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及南美洲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每年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行气、暖胃、消食...
...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每年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后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即可入药。 《本草图经》曰:“白蔹,今江淮州郡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
...白茅根又称茅根、茅草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在全国几乎都有分布,多生长在路旁、山坡、草地上,每年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甘,入肺、胃、小肠经,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吐血、衄血...
...白前又名石蓝、嗽药,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白前的根及根茎,始载于《名医别录》,因其根细、色白,多生于道前,故名白前。 每年8月份采集,拔起全株,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微温,味辛甘,含有三萜皂苷,入肺经,具有泻肺降气、下痰...
...白薇又名春草、白幕,为萝藦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其名的由来:“薇,细也,其根细而白也。” 每年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但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挖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
...白鲜皮又名北鲜皮,为多年生草本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用于治疗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等症,为治风痹、清热毒、胜湿之要药。市场上有以萝藦科植物鹅绒藤干燥的根皮冒充白鲜皮,使用时注意鉴别。 白鲜皮又名北鲜皮,为多年生草本芸香科...
...白药子又名白药、白药根,为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的块根,多生于阴湿山坡、路旁或溪边、林缘。每年秋季采挖,洗净泥土,切片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凉,味苦辛,具有清热消痰、凉血解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咽痛喉痹、咳嗽、吐血、衄血、金创出血、热毒痈肿...
...白芷又称苻蓠、泽芬,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每年7~9月间茎叶枯黄时采挖,选择晴天时作业,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净残茎、须根和泥土,注意不要水洗,晒干或用微火烘干即可入药。 其性温,味辛,入肺、脾、胃三经,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板蓝根又名靛青根、蓝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亦作板蓝根药用。市场上有以马鞭科植物路边青的干燥根冒充板蓝根,使用时注意鉴别。 板蓝根又名靛青根、蓝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爵床科植物马蓝的...
...鳖甲又称上甲、团鱼甲,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南朝齐梁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曰认为鳖“采得,生取甲,剔去肉者,为好。” 鳖甲的采集多在每年3~9月间,捕捉鳖后,砍去鳖头,将鳖身入沸水中煮1~2小时,至甲上硬皮能脱落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