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永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感冒之疾虽小,但不可轻视。感冒虽属轻浅之疾,但因每人体质有别,感邪不一,病程阶段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临证宜详辨寒热、虚实、主证、兼证,结合四时变化而随机应变用药。同时,诸多疾病初发症似感冒,如果失治...
...表里同病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同时又有胸满不舒、腹痛腹泻等里证。 【表里同病】 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同时又有胸满不舒、腹痛腹泻等里证。指表里出现同一类性质的病(病气相同),如“表里俱寒”、“表里俱热”等。...
...声音.则有以别其禀赋之强弱.询其向背.则有以识其性情之好恶.察其脉息.则有以明其表里之寒热.苟能细心求之.则表里寒热虚实.皆得其真.用药自无不当.奈何近日幼科.学术更浅.一遇小儿有病.不是从事于表.便是攻伐其里.迨至真阳外越.虚热日增.则清凉...
...凡病,俱以虚、实、寒、热四字为大纲,温热症何独不然。但虚实寒热之真者易辨,似者难辨。后所列温热各论、表里诸症,皆实邪、热邪,而实热中亦有虚寒。前论遗症中,四损、四不足,皆虚邪寒邪,而虚寒中亦有实热。余于逐条下已细辨之矣。然有实症似虚,虚症...
...夫十二经脉者,皆生百(《素》作其)病,今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乎?曰∶五脏与六腑为表里,经络肢节,各生虚实,视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诸卫,...
...表里俱热即内外俱热,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 【表里俱热】 即内外俱热,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患者本有内热,又感受温邪,除有表热证外,发病即见面赤头痛、恶热口渴,咽干舌燥、甚至心烦谵语等里热证。...
...表里俱寒即内外俱寒,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 【表里俱寒】 即内外俱寒,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外感寒邪,又内伤生冷寒滞之品,或平素脾胃虚寒又外感风寒。表现为既出现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寒证,又出现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等里寒证。...
...作者:周学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卷一\证治总论 气血精神论 升降出入论 承制生化论 虚实补泻论 卷二上\形气类 三阴三阳名义一 三阴三阳名义二 三阴三阳名义三 高骨大骨非一骨也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论 饮入于胃...
...表里表和里,是辨别疾病的内外,病势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等的两个纲领。 【表里】 表和里,是辨别疾病的内外,病势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等的两个纲领。以内外来分,人体的皮毛、经络为外,属表;脏腑为内,属里。例如外感温热病,邪在卫分,属表,病势较浅、...
...,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 到了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已为许多医家所重视和接受。如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中说:“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复审汗下吐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误。”王执中《伤寒正脉》亦说:“治病八字,虚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