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问曰:络气之不足,经气有余何如?岐伯答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脉热而尺寒,秋冬为逆,春夏为顺,治主病者。络虚经实,何以得知?络为阳也,经为阴也。...
...,各以其经所在,言病之逆顺也。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云∶阴盛阳虚。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谓阴阳虚实之意也。 凡脉浮、大、数、动、长、滑,阳也。沉、涩、弦、弱、短、微,阴也。阳病见阴脉者,逆...
...数日愈.论曰.昔褚澄云.治师尼寡妇.别制方.盖有为也.师尼寡妇.独居怨旷.独阴而无阳.欲心屡萌.而不适其欲.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虚汗倦怠.全类温疟.久久成痨瘵矣.尝记史书仓公传载.济北王侍者绣女病.腰背寒热.众医皆为寒热也.仓公曰病得之...
...①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病机,总不离阴阳的偏盛偏衰。协调阴阳,就是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概括。即利用药物四气五味的偏性,以及针灸补泻作用等,以调治病理上阴阳的偏盛,使之恢复相对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好转或痊愈。②人体内的...
...,治皆温补之谓也。苟能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标本、先后之间,因病施治,即于岁气天和之道,无不合矣。...
...临床应用八纲辨证过程中,虽然每一纲都各自有其独特的内容,但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而不能截然分割。如辨别表里应与寒热虚实相联系,辨别虚实又必须与表里寒热相联系。例如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区别,还有表寒里热、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理变化。...
...,精神衰弱,荣卫短涩,寒搏而为痈者,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此治虚实之大法也。疮疽痛息自宁,饮食知味,脉证俱缓,缓则治本,故可以王道平和之药,徐而治之亦无不愈。若脉实 肿,烦躁寒热,脉证俱实,非硝黄猛烈之剂不能除,投以王道之剂则非也。若疮疡聚肿...
...《删繁》论曰∶夫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格强急,若病从内发,则骨髓疼痛。然阴阳表里,外皮内髓,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皮虚者寒,皮实者热,凡皮虚实之应,主于肺大肠,其病发于皮毛,热即应脏,寒即应腑。(《千金...
...疫疠、瘴气等等引起的大流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玄妙,就是从无形论有形(气血),从表里论寒热,从寒热论虚实等等。归根结底,是用药物的性味功能来改善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维护人体健康,这就是扶正祛邪的原理。 ...
...诊脉能辨别浮中与按沉之异,则病之表里、寒热、虚实,纵其错综复杂,亦必无遁矣。古之名医多重视沉取至骨以察其真,如朱丹溪《濇脉论》云:“涩之见固多虚寒,亦有病热为病者,医于指下有不足之气象,便以为虚,或以为寒,孟浪与药,无非热外,轻病必重,重病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