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便得通.而脉强者.庶可料理也.遂用小承气汤与之.一投而大便通利.诸疾渐退.脉且微弦.半月得瘥.论曰.或问下之而脉得弦者生.何也.答曰.金匮玉函经云循衣摸床.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承气汤与之.余尝观...
...谢氏曰∶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初无表里九道之目,其言芤脉,云中央空两边实,云芤则为阴。而脉诀以芤为七表属阳。云中间有,两头无。仲景脉法云,浮、大、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而脉诀以动为阴,以弦为阳。似此背误颇多,则脉诀非叔和书,可...
...太阴厥阴皆不热.惟有少阴间发热.阳经发热脉浮大.四肢遇暖便闭塞.阴经发热脉必沉.下利四肢恒厥逆....
...诊病之诀,在知表、里、虚、实、逆、从六字。第欲临诊时知之明,必于读书时知之豫。夫仲景之辨表、里二字亟矣,而喜言统治者或不信,谓《灵》、《素》论症,概以六经脏腑为别,何尝有所谓表、里者?不知两经为针法设,不为药法设。针法在取穴,但审其何经、...
...黄色起者.其病方愈.眼胞忽陷定知亡.三部九候论云.伤内陷者死.张介宾释云.五脏六腑之清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内陷者.阳精脱矣.故必死.熊宗立张世贤.俱引五轮以为释.似属繁文.按玉机真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
...阴阳浅深缓急治法第二十五 论善恶形症第二十六 论生死形症第二十七 形症逆顺务在先明第二十八 发背治贵在早论第二十九 疮出未辨用津润墨围论第三十 看色灼艾防蔓论第三十一 论疮口冷涩难合第三十二 用药温凉须防秘泄论第三十三 生白痂切护勿触论第...
...药学著作。见《通志·艺文略》。一卷(《嘉佑本草》作二卷)。梁·陶弘景撰。刘禹锡谓:“《药总诀》……论夫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象口诀》,不着撰人名氏,文字并相类。”...
...药学著作。见《通志·艺文略》。一卷(《嘉佑本草》作二卷)。梁·陶弘景撰。刘禹锡谓:“《药总诀》……论夫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象口诀》,不着撰人名氏,文字并相类。”...
...文,多系北宋以后学者与医籍所未能得见者,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冯世纶先生在《中国汤液经方》第一章《伤寒杂病论溯源》写道:“汉晋许多名医都看到过《汤液经法》,陶弘景从《汤液经法》中检录60首,记录于《辅行诀》中,张仲景主要依此撰写《伤寒杂...
...作者:熊笏 朝代:清·嘉庆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序 论脏象 论经络次序 论经络浅深 论奇经八脉 论总 论宗气 论营气 论卫气 论脉诀 论病因 论中风 论八风 论轻重 论寒热 论证候 论风脉 论治法 论药饵 附案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