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药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国药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性状】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炮制】以上八味,将柴胡、金银花、连翘提取...
...目录 《中医五官科学》疏风清热汤加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医五官科学》:疏风清热汤加减【处方】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甘草2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
...绝佳医案者即为明证。翻阅《实用中医内科学》和《现代中医内科学》两书,竟然没有升阳散火汤的身影。 升阳散火汤的由来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
...谵语为必见症状,只须在“妇人月经期间。适遇外感,邪热与血相搏结所造成的病变。”即可成立诊断。孙文垣于《生生子医案》中,载有治“元素侄妇”热入血室一案,“乃春温后经水适止,证见余热不退,口中甚渴,胸胁痛而耳聋。经用柴胡、人参、甘草、天花粉、...
...身体沉重.四肢逆冷.自利清谷.引衣自覆.气难布息.懒语言.此脾受寒湿.中气不足故也.仲景言下利清谷.急当救里.宜四逆汤温之.内经复有用热远热之戒.口干但欲嗽水.不欲咽.早晨身凉而肌生粟.午后烦躁.不欲去衣.昏昏睡而面赤.隐隐红斑见于皮肤.此表...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成份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心包证等多种证候,反映了外感...
...反治法之一。指治疗内真寒而外假热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寒,而表现出假热的现象,亦即内真寒而外假热,须用温热药治疗。例如病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面颊浮红,烦燥,口渴欲冷饮(使之饮又不欲饮)。其中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是真寒;面颊浮...
...(一)发病原因 裂谷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白蛉热病毒属,呈球型,直径80~100nm。有长约5~10nm的长纤突多肽包膜,3个螺旋状的核体,含单链RNA基因组为L、M及S三个亚单位组成,多数病毒有三种主要病毒体多肽。该病毒在感染的细胞质中...
...;热盛伤津则口渴,但由于营阴蒸腾,其口渴一般不欲饮,或少饮;营阴通于心,热入营分,心神被扰则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营分之热波及血分,则斑疹隐隐;热入营分,营阴蒸腾则舌红绛;脉细数为热实之中已有虚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气分证相辨别。...
...删繁论曰∶中焦如沤,(沤者在胃中如沤也)起于胃中管,在上焦之后此受气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奉以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名曰营气,主足阳明,阳明别号曰丰隆,在外踝上,去踝八寸,别走太阴络诸经之脉,上下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