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堂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又名新镌医。三卷。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二-三卷主要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现存明刻本、三三医书中国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25.htm

肯堂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又名新镌医。三卷。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二-三卷主要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现存明刻本、三三医书中国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1/5.htm

肯堂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又名新镌医。三卷。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二-三卷主要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现存明刻本、三三医书中国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49.htm

李东垣伤胃气_温热疫全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刺志云.气虚身热.得之伤.热伤气故也.痿云.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则阳气内伐.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此湿热成痿.令人骨乏无力.故治痿独取阳明.时当长夏....

http://qihuangzhishu.com/800/42.htm

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又名泄。证治要诀卷八:“泻,由胃感暑气,或饮啖日中之所晒物,坐日中热处,症状与热泻略同,宜胃苓饮,或五苓散加车前子少许。”沈金鳌论述泻“其原有新有久。新者,毒入于口齿,伤于肠胃,数日间其邪即发,或挟...

http://qihuangzhishu.com/193/709.htm

祖国医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_医学心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在内经朝代,祖国医学的心理治疗理论雏形已初步形成,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归纳为以下五种方法:1.祝由治疗 祝由是祝说病由的称谓。素问·移精变气中曾提到:“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的一段精辟论述,阐述当时古人生活简单...

http://qihuangzhishu.com/967/178.htm

痿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汪石山医学原理谓:“宜用东垣健步丸加燥湿清热之剂,如苍术、黄芩、黄柏、牛膝之类为主,详其挟痰、挟热、挟湿、挟气虚加减施治。……”朱丹溪主张“泻南补北”。细分其治法,又有清热燥湿、清热润燥、滋阴...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527.htm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概念在医学中应用较早。医和的六气病因即有阴气和阳气。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及虢中庶子之言中提到了“阳缓而阴急”(史记卷一百五,中华书局,1959)。“破阴绝阳”等语,既有表示属性的“阴阳”,也有表示物质之气的“阴阳”,表明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5.html

中暑中热辨误_六因条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尝考仲景金柜,有中喝而无中暑,后贤诸书有中暑而无中喝。或以中暑即伤;或以中喝即中热,或以伤即伤寒;议论纷纷,终无实指。赖张洁古出而云:静而得之谓伤,动而得之谓中暑。此二语颇为中窍。但于动静之间,虽如指掌,而中、伤之义,尚末缕析,...

http://qihuangzhishu.com/788/5.htm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简介_伤寒杂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杂病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是其中之一种。本书为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103-1-0.html

共找到494,3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