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学说景岳倡,养葵鼓峰重“命门”_【中医宝典】

...赵献可,字养葵(以字行),自号医巫闾子。明万历、天启间(公元1573~1628年)在世,享年56岁,世居鄞县(今宁波市)。好学善悟,贯通《易》学,精研医道,其所著《邯郸遗稿》等书,均强调“养火”,尤其突出当养“命门”,在医学史上是一位“温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94.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宣德五年(1430),朝鲜芦重礼等医生来中国,邀请明太医院医生周永中和高文中,质疑并鉴定本国药草真伪等。我国《医学疑问》载,1617年朝鲜陪臣随医崔顺立等来中国求教医药问题。问答内容由傅懋先撰成《医学疑问》一书。明代,朝鲜对中国医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4.htm

北洋政府时期中医抗争运动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大学规程》医学、药学门,完全没有中医药学方面规定,这就是民元所谓教育系统“漏列”中医事件。 教育系统“漏列”中医药案,引发了近代医学史上首次抗争救亡运动。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余伯陶等人,立即和各地医学团体进行联系,至1913年10月有19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03.html

阴阳学说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关系,并且运用阴阳双方这一关系解释宇宙万物形成,以及事物之间联系。可以说,这时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已经形成。 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阴阳学说被逐渐引入于医学领域,并与中医理论中许多具体学术内容相结合,熔铸成一体,形成了既源于哲学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5.html

马哈德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唐代医僧。一译大天和尚。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婚,带去一批中医书。马哈德哇与藏族达玛郭嘎一起,将这批医书进行编译,汇集为《医学大全》(藏名音译“门杰钦莫”),此为藏医史上最早一部系统理论著作,后佚。马哈德哇对此做出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63.htm

龙江医发展_【中医宝典】

...均对黑龙江省文化、医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自清至20世纪30年代黑龙江省中医学分为五:一是龙沙,二是松滨,三是呼兰,四是汇通,五是三大山。 30年代初,上海中国医学院首届毕业生高仲山学术经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对龙江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734.html

维医概览-艾尔康学说_【中医宝典】

...维吾尔医药,是维吾尔族祖先长期同疾病不断做斗争而积累和创造医学体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独特理论。 其理论分为“艾尔康”学说、“米扎吉”学说、“合力提”学说、“艾扎”学说、“库外提”学说、“太比艾提”学说,“艾非阿勒”和“艾尔瓦”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32.html

温病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比较深刻认识,在温热病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方面,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学说。温病学说形成,对传染病防治有了进一步发展。提倡和赞同这一学说医家,自成一大,后世...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enbingpai-1991.html

少数民族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汉藏个兄弟民族关系。公主随带入藏大量汉族先进文化典籍,据《吐蕃王朝世系明鉴》记载:公主带到西藏书有“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这些书具体内容已不可考,但其中比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90.html

藏医药漫话_【中医宝典】

...藏医鼻祖宇妥元丹贡布,他汇聚各派医学之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完成了举世医典《巴丹巨悉》,即现在我们称《四部医典》。此后数百年中,许多藏医大师前仆后继地研究,使藏医药理论达到了峰巅。 十五世纪,达赖喇嘛执政官第司桑杰嘉措主持,将《四部医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77.html

共找到917,9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