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摘要: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探究《内经》,曾对其有所研究。本文试从张元素的学术角度去阐发此理论,望能从中总结临床用药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宋朝时期的经学发展_儒家_【文学360】

...宋朝经学 宋代理学兴起,自晁迥之后,理学家们以重新诠释古代经典的方式,以疑经、改经、删经来进行回归先秦经典的活动,阐发他们的主张,或保守、或激进。 此时期,出现以《论语》、《孟子》加上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合称的“四书”,因为被...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68.html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公元1624年,全书凡64卷,有《妇人规》3卷,强调阳气阴精互为生化,形成了全面温补的一派,这对妇科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楼英著的《医学纲目》、李梃著的《医学入门》、龚信著的《古今医鉴》等,对妇科疾病也有精辟论述。此期,中医学对肾及命门学说的...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近代免疫学时期_《医学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个新的时期,即免疫生物学时期。3.抗体生成克隆(或细胞系)选择学说的提出 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以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为基础,在Ehrlich侧链学说和Jerne等天然抗体选择学说的影响下,以及人工耐受诱导成功的启发下,于1958...

http://qihuangzhishu.com/968/5.htm

临床医学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伤寒:隋唐五代时期有关伤寒等外感疾病和伤寒学说的理论与实践,与此时期中医学整体发展相一致,具有总结、提高的特点。病因、病证及治法、方药,各方面的认识都较为广泛而丰富,且有新的进展。 1、伤寒的概念、病因与预防 《诸病源候论》并列提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43.html

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_《医学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6世纪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伟大实践。此后,免疫学经历了经典免疫学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从本世纪60年代起进入了现代免疫学的发展阶段。...

http://qihuangzhishu.com/968/2.htm

论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_【中医宝典】

...科学。简言之,即"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王清任) 理论科学相对于经验科学的优势,一是真理性强;二是在发展上常呈质的飞跃的加速型发展。就医学而言,即"基础医学每前进一步,临床医学就会前进十步。"这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意义。 2.经验和理论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08.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积极性,给医学的发展带来危害。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东晋和南北朝时期道教教义理论和宗教组织迅速发展,形成一派很有影响的宗教势力,其根本教义在于追求长生不老,还宣扬“谶纬”之说和“清静虚无”等观点。这些宗教迷信和无所作为的思想,无疑对社会和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10.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的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的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的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则表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见的学风,成为整个金元时期医学领域十分突出的风尚,这实际就是金元医学出现不断创新、争鸣激烈的繁荣景象的重要原因。 2、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晋唐以来,方剂积累明显增加,但药物和方剂理论发展不足,杂病及外感病诊治比较僵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2.html

共找到55,0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