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第十七章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_道家_【文学360】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一章,老子另起炉灶,又提出一个名称叫做“太上”。“太上”等于《易经·系传》上的“形而上者之谓道”。现在我们讲中国哲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2.html

聪颖的解释_聪颖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聪明敏锐 intelligent 国语辞典 聰明穎悟。 宋史.卷三○六.朱台符傳「台符少聰穎,十歲能屬辭。」...

http://hanwen360.com/c/336700.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七章评析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这里所说的“镇”,有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章的说明中露出了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谁要敢一闹事,那就要严厉...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9.html

孔子的故事_儒家_【文学360】

...1、孔子故事诲人不倦 2、孔子故事东家之丘 3、孔子故事以强凌弱 4、孔子故事鸣鼓而攻 5、孔子故事发愤忘食 6、孔子故事道听途说 7、孔子故事登堂入室 8、孔子故事道不拾遗 9、孔子故事不舍昼夜 10、孔子故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14.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章只是同流不下流_道家_【文学360】

...因此,老子又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愚”,并非真笨,而是故意示现的。“沌沌”,不是糊涂,而是如水汇流,随世而转,但自己内心清清楚楚。有些人学道家学坏了,故意装糊涂,却走了样,弄巧成拙,反而坏事。所以,这种外昏内明的功夫,不是随便...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9.html

曾国藩擅用老庄之学-出自《老子他说》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一原则,如果讲起理论来,或者作一学术性的文字报告,那就太多了,不是这里所能尽述的,现在只好举出一个人的故事来作说明。 前面曾经说过,老子的著作只有五千字,而后世研究老子的著作,可能有几千万字,倘使老子今日犹在,看了这些后辈们洋洋洒洒的大作,...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7.html

苏轼的故事_文学家_【文学360】

...1、苏轼智慧故事苏东坡妙堵后门 2、苏轼智慧故事苏东坡巧骂贪官 3、苏轼故事苏轼“欺”师 4、苏轼故事东坡肉的由来 5、苏轼故事东坡鱼的由来 6、苏轼故事苏轼出人头地 7、苏轼故事苏轼生死一线 8、苏轼故事“尸骨”未寒 9...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97.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五章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_道家_【文学360】

...,或者将它专属于某一种哲学派别。道的名称之外,尚有几个与它同义的名词,老子又提出来说“强为之名曰大”,因为它实在无量无边,太大了,所以也可叫做“大”;“大曰逝”,大也就是“逝”,“逝”是永远的向内外四面八方延伸发展,等于说宇宙是无限的扩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8.html

苏轼故事苏东坡泄题之嫌_文学家_【文学360】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地人李方叔很同情他的遭遇,常去探访,两人结为至交。后苏东坡被召回京,仍与李方叔书信往来,亲密如前。宋元祐中,苏东坡奉命知贡举,李方叔也参加了考试。史书上称李方叔落榜,后知情者去见苏东坡,求他给个“人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93.html

老子·道经·第二章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共找到432,4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