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_经络腧穴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大经指大的经脉。 【大经】 指大的经脉(《素问.调经》:「无中其大经。」)指本经的经脉(《灵枢.官针》:「三日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253.html

脏腑_《经络全书》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藏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传而不藏,故实而不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隐括《灵枢/本藏》及《素问/五脏别论》两文)《难经》曰∶脏者,...

http://qihuangzhishu.com/729/96.htm

五常政大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五常政大》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面巽言也。)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大小之异也。(高下,谓地形。大小,谓阴阳之气盛衰之异。中原地形、西北方高、东南方下,西方凉,北方寒,东方温,南方热。)东南方阳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42/55.htm

中风_《医学真传》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之不同,实皆中风病也。仲师《金匮》中风历节云∶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此言风中于络,或中于经,伤有形之经络而为病,中之浅,病之轻者也。若中风历节,则伤肾主之骨、肝主之筋,疼痛如掣。此言风...

http://qihuangzhishu.com/858/42.htm

恢复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读《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有感_【中医宝典】

...□ 李源 河北省宁晋县 近日参加了一个“中医薪火传承讲座班”的活动,有幸结识河北省定州市卫校的许进京老师,许进京老师向我赠阅了他最近出版的《经络学说的真面目》一书。返回后认真捧读,颇多收获。该书采取求实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内经》和近代出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912.html

中医经络学说_【中医宝典】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62.html

经络的根结与标本_【中医宝典】

...较“根”、“结”为广,但所述论置相近或相同,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 3、应用: (1)根结和标本部是阐明经络活动的功能,它们互相补充以进一步说明经络的循行与经气的弥散作用,它既着重于经络循行路线,而又不为循行路线所局限。从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0.html

四时六气异同_《外经微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问曰:五脏合五时,六经应六气,然《诊要经终篇》以六气应五脏而终于六经,《四时剌逆从》以六经应四时而终于五脏,《诊要》以经脉之生于五脏而外合于六经,《四时剌逆从》以经脉本于六气而外连于五脏何也?岐伯曰:人身之脉气,上通天,下合地,未可...

http://qihuangzhishu.com/162/63.htm

中医词典拼音J:第七_《中医词典》h~j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序言谓此赋出自“梓岐风谷飞经走气补泻之法”,经撮要写成此。“首头病取足,左病取右,男女早晚之气,手足经络顺逆之理;次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末论治病驱运气血,通接至微之妙。”其中提出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3/169-2-7.html

经络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气血的运行,脏腑器官功能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均须通过经络系统的运输传导、联络调节等功能方可实现,并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73.html

共找到128,9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