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泰序 重刊潜夫论序 易曰:“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然观乐行忧危,则知龙德而隐,必其器识百倍于流俗,虽终其身不求闻达,而本立德以立言,自可与立功者并垂于不朽。 潜夫王先生,安定临泾人也。其本传载于后汉书,其论...
...门.宜参看.凡脉.极大极小极虚.皆痨也.但渐缓.则渐渐有生意.若渐数.则渐入死门.若数而兼紧弦.十不救一.左右关俱弦.死期不远.昔人谓此症服寒凉之药必死.愚以为不尽然.火盛抽薪.正不可无权宜之计.火平即舍去.亦何害哉.且寒凉之药不可久服....
...阳火之法。至龙雷之火。徒有其名。而无其治。反妄引久嗽成痨。痰中带血之阳症。不敢用健脾增咳为例。不思咯血即有咳嗽。不过气逆上厥之咳。气下则不咳矣。况于原无咳嗽者乎。古方治龙雷之火。每用桂附引水归原之法。然施于暴血之症。可暂不可常。盖已亏之血。...
...矣。故宜从症者,虽脉极顺而症危,亦断其必死;宜从脉者,虽症极险而脉和,亦决其必生。如脱血之人,形如死状,危在顷刻,而六脉有根则不死,此宜从脉不从症也。如痰厥之人,六脉或促或绝,痰降则愈,此宜从症不从脉也。阴虚咳嗽,饮食起居如常,而六脉细数,...
...今古有不一之说,复具按论,必取发明,使药性之优劣,洞然于中,取用之合宜,自能得心应手而不紊矣。一痘疹药性具附于杂症药性条后,凡前条只一种药名者,则所附仅书主治痘疹合参数字。若前条下兼有附名药者,则所附方为特书某药合参,便于检阅。一凡药曰对治...
...劳论 肺萎论 正水风水诊法论 女劳疸黑疸同治论 吐血衄血便血溺血呕吐汗出下利消利八症异形同诊论 思虑致遗论 病无纯虚论 用药论一 用药论二 汤液论 制药论 药验论 古方用法论 泻心汤类诸方总论 承气汤类诸方总论 古方权量有定论论 卷二 学医...
...论曰∶水蛊之状,腹膜肿胀,皮肤粗黑,摇动有声,此由脾肾气虚,湿气淫溢,久不瘥,则害人如蛊之毒,故谓之水蛊也。治水蛊通身肿满。无比丸方。京三棱(煨,锉) 牵牛子 胆矾(研) 槟榔(锉) 芫花(醋浸,炒各一两) 腻粉(一分)续随子(去皮) 砂...
...撰并书,余集古所录。李邕书颇多,最后得此碑于蔡君谟。君谟善论书,为余言:邕之所书,此为最佳也。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百三十九 《阴符经序》则蔡君谟以为柳书之最精者。云:“善藏笔锋。”与余之说正相反,然君谟书擅当世,其论必精,故为...
...传送,血枯者,养阴以借濡滑∶气行津化,方得通利。若不知其亏竭,而恣意攻利,必昏沉痿顿而死。总之,药不中病,则伤正气。伤其下,则正气浮越而上逆,伤其中,则正气虚散而外越。脉症虽有似实、似热之时,而一询其来路,若已治之太过,则属气从内夺,正气夺...
...凡病俱以虚实寒热四字为大纲,温热症何独不然?但虚实寒热之真者易辨,似者难辨。有实症似虚,虚症似实,热症似寒,寒症似热者,不可不细辨也,故特逐论而详述之。所谓实症似虚者,即以表症论之,头痛发热,邪在表也。其脉当浮,症当无汗,而反自汗,脉无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