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集成》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刘清臣 叙 自叙 凡例 医学集成卷一 阴阳诸论 天地阴阳 人身阴阳 有阴阳 药有阴阳 阴虚证 阳虚证 先天解说 后天解说 丹田解说 五行生克 五脏六腑 脏腑表里 脏腑所属 足六经辨 手六经辨 十二经络 寸关尺解 六部脉解 脉定至...

http://qihuangzhishu.com/1033/index.htm

《医学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治法不同辨 阴阳表里辨 内伤外感辨 看病歌诀 有先从气色看 再看舌胎分表里 看妇女歌 看小儿歌 分类用药歌 五脏补泻凉散 六经引药 用药如用兵 医学集成卷一跋 发端统 医学集成卷二 伤寒 灸伤寒穴道 瘟疫 附应下诸证 补遗瘟疫杂证 斑疹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jicheng/index.html

虾蟆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大头瘟者,以天行邪毒客于三阳之经,所以憎寒发热,头目颈项或咽喉俱肿,甚至腮面红赤,肩背斑肿,状如虾蟆,故又名虾蟆瘟。”宜用普济消毒饮或消癍青黛汤去参加大黄合新订浮石汤治疗。参见大头瘟条。②指瘟疫见咽痛或音哑者。《温疫补注·杂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433.htm

瘟疫_《古今医案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不畏哉.震按喻嘉言疫病.引仲景平脉篇中寸口脉阴阳俱紧者一节.阐发奥理.谓清邪中上.从鼻而入于阳.浊邪中下.从口而入于阴.在阳则发热头痛项强颈挛.在阴则足膝逆冷.便溺妄出.大凡伤寒之邪.由外廓而入.故递传六经.瘟疫之邪.由口鼻而入.故直达三焦...

http://qihuangzhishu.com/618/13.htm

疫病有三种_《松峰说疫》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传曰∶疫者民皆疾也。又曰∶疫,疠也,中(去声。)人如磨砺伤物也。夫曰民皆疾而不言何疾,则疾之所该也广矣。盖受天地之疠气,城市、乡井以及山陬海 所患皆同,如徭役之役,故以疫名耳。其千变万化,约言之则有三焉。一曰瘟疫。夫瘟者,热之始,热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songfengshuoyi/699-8-2.html

仅读伤寒书不足以治瘟疫不读伤寒书亦不足以治瘟疫论_《松峰说疫》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者,为寒所伤,其来也有因,故初感总以汗散为主。若瘟疫并作因寒而得,不可以治伤寒之法治之。非惟麻、桂不用,即羌活、十神等汤亦非对症之药。所谓读伤寒书不足以治瘟疫者此也。至于瘟疫变现杂症之多,几与伤寒等。吴又可《瘟疫论》中,仅有斑、黄汗、...

http://zhongyibaodian.com/songfengshuoyi/699-8-10.html

叶香岩杂_【中医宝典】

...按:此叶香岩<杂>非叶氏本人所作,乃陈克正先生于<叶天士诊治大全>所总结.陈先生云:此文乃是用叶案中语串成,除了(若)字,皆是叶氏之语,因对初学者有用,因此发出给诸同道共享. 人在气交,法乎天地,以乃外加于身也.诊之大法,先明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60.html

瘟疫门_《医方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恶风寒而渴者,瘟病也,此方主之。冬时触冒寒气,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以其阳毒最深,名曰瘟疫。寒变为温为热,故壮热,不恶风寒而渴也。经曰∶治温以清;又曰∶开之发之,适事为故。羌活、独活、柴胡、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fangkao/644-5-6.html

《伤寒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可灸证 可火不可火证 可温证 火邪证 卷第三 结胸证 心下痞证 阳毒证 阴毒证 狐惑证 百合证 湿证 证 湿证 证 发汗吐下后杂病证 伤寒劳复证 阴阳易证 卷第四 暑表证 《素问》载五种暑 时行寒疫 时行寒疫治法 斑豆疮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ongbinglun/index.html

嘉庆乙亥元和时疫_《曹仁伯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医问乃,答曰∶乙为从革,炎火盛行,亥属厥阴,风淫所胜,风火相煽,则吴又可瘟疫论之见证,不一邪之盘踞于膜原者,势必从九窍传而出,即外起之因内兼之证,以末治之亦不能出此范围也。况吴又可瘟疫及张石顽时行疫气、周禹载湿热暑疫,均值大挠甲子...

http://qihuangzhishu.com/226/26.htm

共找到184,4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