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骨者,从颈骨数下第七节也”,“与心窝相对。”治腹泻,痢疾,伤寒后骨节痛等症。七节①推拿穴位名。见七节骨条。②人体部位名。指第七胸椎。《素问·刺禁论》:“七节之傍,中有小心”。《类经·针灸类》:“人之脊骨共二十一节,自上而下当十四节之间,...
...。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宗筋之会人体部位名。指诸筋总汇之处,在气街及前阴部。《素问·痿论》:“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素问·痿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宗筋弛纵病证名。宗筋,诸筋会聚之处。如宗筋弛缓...
...。详各条。消导消食导滞的简称。详消食化滞条。消瘅病名。出《灵枢·五变》、《素问·通评虚实论》等篇。①即消渴病。《儒门事亲》:“消瘅者,众消之总名。”②即热中。《杂病源流犀烛·三水源流》:“消瘅,肝心肾三经之阴虚而生内热病也,即经所谓热中,与...
...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素问·痿论》帝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
...医案、医话、医论等各类医着。以明、清两代较有影响、较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为主,并收入少数日人所撰的“汉方医学”著作。所辑诸书大多篇幅短小,切于实用。现存初刊本。三日疟病名。疟疾三日一发者,亦称三阴疟。《素问·疟论》篇论疟疾“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见《甲乙经》卷十第四。痿厥为四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毋休,病已止。四束,四肢如束。悗,烦也。平按:“为四束”《灵枢》、《甲乙》作“为四末束”。《甲乙》“悗”作“闷”。...
...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④过失,差错。《灵枢·本神》:“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⑤疏通,祛除。《灵枢·周痹》:“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⑥指病患。《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
...《素问》“素者,本也;问者,皇帝问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医学先知,因此就诞生了以皇帝与先知们问答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组成部分。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共9卷81篇。《素问》之名最早...
...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
...篇)的最后三篇,并于第22篇(妇人杂病脉症)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金匮要略浅注补正》金匮著作。九卷。《中医汇通医书五种》之一。清·唐宗海撰。唐氏推崇陈念祖《金匮要略浅注》,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