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计算小儿用药剂量?_【中医宝典】

...药物的治疗量或常用量是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而确定的。我们给小儿用药时,一定要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这样才能保证疗效和安全。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都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小儿用药的计算方法很多,包括按体重、年龄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9170.html

板蓝根注射液的新用途_用药常识_成人用药_【中医宝典】

...发现,据介绍,板蓝根注射液对于下列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一、治疗红眼病:用板蓝根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点眼,每日4次,每次2~4滴,治疗73例,平均用药3天,均全部治愈,其疗效优于0.25%氯霉素眼药水。 二、治疗单纯...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720.html

千万别用错药_用药常识_儿童用药_【中医宝典】

...一种药.二、存药的口袋、盒上要写清楚药名、用途和用法.三、各系统的药应分门别类,分开存放.四、外用药和内服药、外用药水和内服药水应分开存放.五、用药前要仔细查看核对,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六、要注意药物是否已经变色、变质,不要凑合. 另外,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794.html

许帼光_用药特色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药性有寒、热、温、凉,药味有辛、甘、苦、酸、咸,“热则寒之, 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使阴阳盛衰之体,复归于相对平衡之协调状态。医者用药配伍就是借其药味药性的互补、互抑作用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所以药物的配伍、方剂的组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xuguoguang/479-2-3.html

您知道吗──药物也有双重性_用药常识_药物反应_【中医宝典】

...健康是长寿之源,身体是事业之本。人人要健康,人人求健康。这是天经地义、老少皆知的常理。为此目的,方法各不相同,有注重起居生活者,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者,有讲求食物营养者,均各得其,各有千秋。唯有某些人过份依赖药物保健:病无大孝不问指征、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996.html

五治论_《此事难知》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若五治不分邪僻内作.工不能禁.夫治病之道有三焉国中末也初治之道法当猛峻者.谓所用药势.疾利猛峻也.缘病得之新暴感之轻得之重.皆当以疾利猛峻之药.急去之.中治之道.当宽猛相济.为病得之.非新非久.当以缓疾得中之养正去邪.相兼济而治之....

http://qihuangzhishu.com/859/76.htm

经方用药应以知为度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剂量越大越好。 经方用药重视给服方法 同是对于表证,给药的方式各有不同,如桂枝汤条方后注曰:“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02.html

多动症患儿为何要用兴奋剂?_用药常识_儿童用药_【中医宝典】

...兴奋剂的一般原则为: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获得最佳疗效;所需剂量小或病情较轻时可以每日早餐后顿服,所需剂量较大或病情较严重时则于早餐和午餐后分次服用;下午4点以后禁用,以免引起失眠;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停药(药物假日);新学期开始时暂不用药,待...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774.html

用药知识问答:儿童用药时的注意事项_【中医宝典】

...儿童用药应严格遵循医嘱并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就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首选青霉素; 2、在确需使用抗生素时,不可几个疗程连续使用; 3、不要同时联合使用氨基糖甙类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联用,联用不仅不会增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074.html

降低止痛药的不良反应_用药常识_合理用药_【中医宝典】

...80%~90%病人的疼痛。 ■用药后观察药效及有效时间用药应从小剂量逐渐加大,减少不良反应,疼痛减轻后,药量可逐渐减少。 ■口服止痛药的前后不要饮酒酒精可以增加止痛药物的毒性。哪怕是常规剂量也可引起肝脏及肾脏的损害。 ■睡前服药宜适量增加夜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832.html

共找到107,0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