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味苦咸,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等病症。以下为漏芦治病的验方,供患者参考。 斑秃:漏芦,白通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7天。(张可堂) ...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汉·刘向《新序·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巧言铄金,市虎成于三人,投杼起于屡至。 ◎宋·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
...点之,有脓者溃,无脓者就散。如点瘰疬,去蟾酥,加轻粉1钱;畏痛,加乳香,没药各1钱;寻常消瘤点痣,只用灰膏,不必加药。【注意】好肉及眼上忌用。【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目录 《千金翼》芒消汤 《圣济总录》芒消汤 《圣济总录》芒消汤 《千金》芒消汤 《圣济总录》芒消汤 《千金》芒消汤 《千金》芒消汤 《外台》芒消汤 《伤寒大白》芒消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千金翼》卷十九:芒消汤【处方】木防已1两...
...消导剂:以消导化积药为主要组成,具有行为宽中、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食积停滞引起的脘腹痞满,嗳腐吞酸,食欲不振,厌食,呕吐酸腐,泄泻便秘等证。 凡能消化饮食导行积滞的药物均称消导药,由消导药组成的方剂叫消导方。 运用...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外科精义》卷上:“《内经》谓治病必求于本,盖疮疽本乎中热之郁结不通也,其风邪寒气所聚也,治之宜温热之剂和血令内消也”,“夫痈疽丹肿,结核瘰疬,初觉有之,即用内消之法”。该法指疮疡初起尚未成脓,用...
...目录 《寿世保元》百消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百消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百消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寿世保元》卷二:百消丸【处方】黑丑(头末)2两,香附(米炒)1两,五灵脂1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病名。瘰疬之一种。见《外科正宗》卷二。该病多因寒热不调,饥饱喜怒失常,致使脾失健运,生痰结核而在。症见初起肿块形如梅、李,可生于腋下等处,亦可遍及全身,久则其色微红,后可破溃,然溃后易敛。治宜行气豁痰消瘀。用芩连二陈汤加味。...
...蹲鸱丸 和荣散坚丸 黄耆丸 回阳散 琥珀膏 雷火神针 流注汤 内疏黄连汤 内消瘰疬丸 辟寒救腹丹 十全流气饮 先天大造丸 小金丸 阳和汤 阴毒内消散 方剂主治:皮色不变 回阳散 活络效灵丹 金黄散 鲜小蓟根汤 逍遥散 肿疡敷贴类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饮丸疗酒癖停饮,痰水不消,满逆呕吐,目暗耳聋,胁下急痛,腹中水声。枳实(麸炒,半两) 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三两) 白朮(八两)上同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下,不计时候。 目录 《太平惠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