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察病指南》的“卷中”将历代脉学文献中提到的三十三种脉象依其指下感觉一一描绘成图,该图依次是:“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促、短、虚、结、牢、动、细、代、数、大(实为...
...伤”而不曰“中”,是称感冒。体力衰弱,经络脏腑对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无力运作,而产生脏腑经络停止运作的故障现象是为“中”,身体的生长、发育之能衰弱,运作体力衰弱,是为病重入里之意为中风、中湿(痰)、中暑、中气、中寒、中恶、卒中……名为中风或类...
...一圆一说两论”指导下,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在此,借用韦以宗2009年谒拜少林寺达摩洞时赋的“沁园春——谒达摩洞感怀”词,以示我们要用慧可精神为中医事业拼搏的决心。词曰:“千古嵩山,五乳峰巅,少室山丘。正天高云淡,秋风习习,路径崎岖,...
...中医,首先必须解决对于中医的认识问题。我在《回归中医》一书里认为“如何认识中医,事关战略”,不仅如此,“传承中医”更是关乎战略的大问题。刘世峰把自己的学术著作,定位于《传承中医》,可谓有胆有识,立论高远。 其实,传承中医的问题,绝不是某个人...
...中医专科学校为三年制,共主办毕业了三届。先生还将其次女余蕙君于1938年送入该校学习(1941年毕业)。1939年先生所编著之《伤寒论新义》(图表注释)由中华书局公开出版,由于作者“改进中医”的素志和对待仲景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力求精意...
...),是中医文献中的首载,对反花疮的描述(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35,P187,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则是对癌证的最早记载,蔺道人的《理伤续断方》中,首先提出了“破伤风”之病名,使先秦以来诸多形容破伤风的名词如“伤痉”、“发痉口噤”、...
...还可表现为痰瘀痹阻、肝肾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 确立治则治法 临证必须注意病机的动态变化,在明晰病机证素的基础上,根据兼夹、复合病机的组合情况,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做到辨证准确,法随证转。如针对“瘀热”病机(瘀热...
...了一个字,这门学问的门就被打开了。像病这个字,如果你真正解通了,那中医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思过半矣。我这里也斗胆借用这句话,如果病字你真正弄通了,那对于中医也是“思过半矣”。...
...,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息。”体犹温暖,脉多虚滑,人参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独参汤。经验方∶黄 一两,秦归三钱,姜枣引),喘息自止。据中焦而言,则为宗气,宗气转运升降,自无窒碍,如沾痰滞,阳明之气郁矣。经曰∶“邪客于阳阴之络,...
...下悸,欲作奔豚”,121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所言即是。(三)伏冲动气之先兆意义伏冲脉为冲脉的腹行支,位于腹之深部,行脊柱之前,如《灵枢·岁露》曰:“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正常情况下,伏冲脉搏动应手和缓均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