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学派的形成和影响_【中医宝典】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医家辈出。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历代医家通过理论研究、经验的总结,形成了各自的学术思想,致使不同的学说不断涌现。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师承授受是古代学习中医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医学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些医家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3.html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心,整体调理,治病与防病并举”。 以脾胃为中心 防治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基于《内经》,形成于东垣,发展于景岳、薛己、叶天士等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脾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456.html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提纲挈领的阐述。 陈念祖《金匮要略注》(1803)10卷,在体例和编写特点上亦略同其所著之《伤寒论注》。中删去最后三篇外,并在第22篇妇人杂疗脉症中增补了阴挺论等内容,陈氏选辑前人有关《金匮要略》的部分注文。参以个人见解加以阐发,以探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4.html

神奇的古代针灸技术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古灸经。这也是有关医学理论基础的经脉学的古文献。另外,中国古代医学还有一部宝典是《黄帝内经》,它是春秋战国及西汉时期,不少古代医学家的宝贵经验总结,积累了各时代的医学成就。其中介绍九种不同的针,按用途来分,九针可分为大针、长针、毫针、圆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86.html

医海沉浮_【中医宝典】

...的方药进行筛选鉴别,确认疗效,使得漫无边际的方书由博返约,以求得方药的规范化、实用化、普及化,取得了瞩目的学术成就。由此可见,“永嘉医派”也足以与河间、易水学派鼎足而三。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但是“永嘉医派”虽有其自身特点和地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00.html

清代少数民族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治愈。他还应用冰镇法做麻醉,进行开放性骨折复位手术,伤口用桑皮线缝合,可见当时正骨科的水平已经不低。著名蒙医学者伊希巴拉珠尔在《四部甘露》一中,还专门辟有治刀伤、创伤、脱臼等专篇,可见古代蒙医正骨科的发展水平已经相当先进了。 (2)其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7.html

河北医学史上的名家_【中医宝典】

...□ 靳冬 天津中医药大学 摘要:河北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北的文化特征之一是变革创新,这一特点透到医学发展中,使得河北医家在继承前人己有成就的基础上对中医学多有所创见。河北历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融合、创新,从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627.html

中医文献学研究的典范_【中医宝典】

...的编委中,有韩国学者,表明内经学的国际性。但全书对韩国于内经学的贡献谈之甚少,只是在末附有韩国在现代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若干论文目录。但是,除上述四象医学可以认为导源于《内经》有关记载的发挥之外,古代朝鲜国的医籍还有诸如光武八年李圭?所撰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12.html

《黄帝明堂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后来,将腧穴普遍冠以“明堂”二字,最关键的原因是古人运用了中医最常见的“取类比象”的方法。在针灸腧穴理论上,将腧穴分属十二经,每经各有五输,皆自下而上依次流注,与“明堂”建筑有十二宫,而帝王每月居一室,依次轮流居住的特点相合。并且在针灸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2.html

两宋时期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伐八他梵名帕郭,也称马鸣,是公元二世纪左右的印度哲学家,在医学上,他集古代吠陀医学的精要,著成《八支集要》等,并著有自注医学八支论自注》。公元八世纪,迦湿弥罗(今译克什米尔)学者达瓦拉嘎瓦(Candran-andana)对《八支集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9.html

共找到150,1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