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同泻。指多种腹泄。《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实则胀,虚则泄。”②疏散,宣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使气得泄。”③用泻法治疗。《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④泄露。《灵枢·外揣》:“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⑤病证名...
...《荡寇志》七十回,末附“结子”一回。 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相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作者死后,...
...论曰内经谓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谓食已即泄。乃飧泄之甚者。此因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至夏发为飧泄。至长夏发为洞泄。盖当春之时,阳气在表。为风邪所中。入客于经。未至腑脏。风者、阳气也。东方木也。木能胜土。脾胃受之。仲夏则阳盛之时。以阳邪之气。...
...目录 《辨证录》善泄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善泄汤【处方】熟地30克 山茱萸15克 玄参30克 荆芥9克 牛膝9克 炒枣仁9克 沙参9克 贝母3克 丹皮6克【功能主治】滋阴益肺。治肺郁。咳嗽气逆,心胁胀满,痛引小腹,身...
...量其虚实而与之。”②指暑病之轻者。《医学心悟》卷三:“伤暑者,感之轻者也,其证烦热口渴,益元散主之。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闷不醒,或烦心、喘喝、妄言也。”③指病因。《难经·四十九难》将中风、伤暑、饮食劳倦、伤寒、中湿五种病因称之...
...茯神、枣仁、莲须主之。精之蓄泄,皆听命于心,宜兼治心,用四君子汤加远志、龙骨、生牡蛎、莲须主之。如久泄不愈,必用附子以司北门之锁钥,时医未之知也。此证为肾脏之病,故列于虚证。(经解)《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
...失血虚痨.最忌泄泻.以脾胃败坏.不能任药.且少纳谷.胃气将绝故也.杂病泄泻.用参术姜苓.应手取效.此则姜术补胃.转伤其阴.下咽之后.立见喘热.竟成枯骨矣.然使用滋阴之药.则脾已泻泄.益阴则愈动其泻.势必土崩不救矣.病至此者.吾莫如之何也已...
...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又称濡泄、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
...以及病情报告、医治不安致死之调查等,可见医事制度一斑。户口账中记有“2人,医学生”,推测有医学馆之设立。吐鲁番受中原文化影响甚大。除四书五经教授,“风俗、婚姻、丧葬与华夏小异而大同。”(《梁书·诸夷传》)所出土医药文书,有《唐人选方第二种》...
...目录 《裘沛然方》补泄理肾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裘沛然方》:补泄理肾汤【处方】黄芪30-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30克,泽泻15-20克。【功能主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