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_《外科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调停;图形之后,又缀以疮名十律,见不可猜、药石之不可乱投。他若针灸、若炮炼、若五戒十要、造孽报之说,不啻详哉其言之,余心其益 矣。集既成,付之梓,名曰∶《外科正宗》。既而揽镜自照,须鬓已白,历下所云外较难于内,庶几识余之苦心哉。...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zhengzong/647-3-0.html

外科传薪集》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人参胎产金丹 秘药饼 神灯照 专治头项瘰痰核马刀失荣等症方 一扫光 红铜片 贴散膏方 烂喉痧方 五效丸 头耳诸疮方 瘌痢头疮方 小儿头疮方 野狼毒膏 囊漏 专治肾囊风 敷药方 药丝线 耳出臭脓 耳中脓水不干方 专治颈项怪症丸 掺舌黑虎散(...

http://qihuangzhishu.com/923/index.htm

陈实功_陈实功学术思想对中医外科护理学的影响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明代著名医学家陈实功,既是一位外科学专家,是讲究调护的护理大师。在其所著《外科正宗》中,不仅对外科列证详、论治精,还有不少外科调摄护理的精辟论述。1 陈实功的调摄护理特点1. 1 着重整体护理 陈实功在医学护理方面突出强调整体观念。...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shigong/1311-4-0.html

小儿惊风、疳气及疟疾方_《集验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急惊风,灵神膏方。赤茯神 朱砂(各一两) 麦门冬(五钱) 麝香(二钱半)上为末,蜜和作小饼子,每一饼临睡以薄荷汤下,神效。一老医乃三世小儿科家传,只有四、五药愈无数。如小儿惊搐多是热证,不宜便用惊风药,只以导赤散加防风、竹叶同煎,用二...

http://qihuangzhishu.com/759/125.htm

白(一名风)_《外科全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浓而莫能用生猪脂搽之。生血润肤饮(见面部面游风)...

http://qihuangzhishu.com/685/103.htm

中医外科源流长,医术高超海内闻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外科的倾向。不少外科医家放弃外科的操作手法及外特色,偏面强调以内服方药为主。这股倾向滞碍了外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浙江的外科医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可以从山阴(今绍兴)陈士铎与祁坤的外科专著中寻到佐证。陈氏所著《洞天奥旨》(十六卷,又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7.html

目大要_《外科全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浅而易解者,点数次可愈。如热由内发,火在阴分者,不宜用此寒凉,非惟不能去内热,而且闭其火邪。)□内障与不之眼相似,并无肿痛翳膜,惟睛昏黑无光,若有所障,然内实无障。其珠色青内障等名,总由血少神劳,肝肾亏损,精竭视昏,神竭视黑。当专...

http://qihuangzhishu.com/685/34.htm

外科、骨伤科与皮肤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张仲景以伤寒证而闻名,但他在外科学的发展上有自己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他对杂的论述中。例如:张氏对肺痈(肺脓疡)、肠痛(阑尾炎)以及良缢、溺死等急救技术等。《金匮要略》之疮痈、肠痈、浸淫脉证并第十八,是外科专篇,该篇首先论述了化脓性...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3.htm

外科鼻祖——华佗_【中医宝典】

...使用外科方法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却可以使用内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得不承认它超越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精妙深远。同时,这是中医学一直以其理论凌驾于其他医学,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21.html

《仙传外科集验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方书。又名《仙传外科秘方》。十一卷。元·杨清叟撰,明·赵宜真集。刊于1378年。卷一总论痈疽发背及内服荣卫返魂汤的加减法;卷二-四重点论温、热、凉性三个外用药方的用法及其他外科通用方;卷五-七为痈疽、疔疮、瘰疬、咽喉、疯狗咬等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334.htm

共找到482,7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