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了温病的独特诊断方法在温病的诊断方面,清代医学家提出了许多独持的方法,总结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不仅对温病辨证很有价值,对内伤亦有不少贡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诊断学。1、察舌 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广温疫论》提出积粉苔是疯疫的重要标志之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中医词典其他:第十二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效产宝》产科著作。又名《产宝》。三卷。唐·昝殷撰于852年。原书共52,371方。今存本为41,374方。卷上论妊娠期及难产诸疾;卷中、下均论产后诸疾。书中虽论述病候不多,介绍具体病证治疗等却较详明。所列方药大多简易实用,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12.html

舌苔判断身体问题_【中医宝典】

...就像指甲、头发一样,舌头也是反映内脏变化的一面“镜子”。通过辨别它的颜色、湿润程度等,您就可以简单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舌苔是指舌体上附着的层苔状物,正常的舌苔为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中部和后部苔稍厚,两边及舌尖稍薄。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325.html

舌苔发黑的诊断_如何鉴别舌苔发黑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舌苔发黑的特点明显。异区别!但应注意区别引起舌苔发黑的发病原因。起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SheTaiFaHei340421.htm

疖与疖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疖与疖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诊断 1.机 中医认为本病系内蕴湿热,外感毒热之邪,热毒不得外泄,住阻于肌肤而发病。 2.辨证分析 本病初起为红肿疼痛明显,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口干、尿黄。舌质红,舌苔白或薄黄,脉微数。辨证属于湿热内蕴,复感毒热之邪。 鉴别 常需与以下...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JieYuJieBing258930.htm

舌苔发黑的原因_舌苔发黑是什么引起的_查症状_【疾病大全】

...,火把舌苔“烤焦”了而形成黑苔。有一些慢性病,例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急的征象。 还有种情况,当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也会出现黑苔。例如,怀疑自己患癌的“恐癌症”病人,有的没有几天舌苔就黑了,舌根部...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SheTaiFaHei340421.htm

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与易水学派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寒热补泻方药例。张元素重视脏腑辨证治疗思想,为贯彻这思想,临证治疗中,他积极地运用脏腑辨证手段指导用药,尤其足以五脏为中心,治疗一些常见病。如虚损证按程度不同,分出脏腑虚损六类证侯进行治疗,他的这思想,对后人尤其是其传人重视脏腑疾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7.htm

钱伯文_二、辨证与辨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辨证就是运用四诊八纲为主要手段综合临床各种证候表现,来研究疾病的病因、机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认识和辨别疾病的部位、寒热、虚实以及传变转归等,然后确定治疗的方法。一般讲,证是由而产生,由于在人体内可造成器质性的病变,出现人体抗病反应亢进...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anbowen/476-3-2.html

中医词典其他:第七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炮制心法、古经解、古方解、古今名方;卷六——十介绍以内科为主的临床各科病证证治。论述密切结合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床实践经验,治疗选方尤多心得,是部论理透彻、辨证明晰、切于实用的综合性医书。所附医案若干反映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但书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7.html

盗汗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盗汗指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汗出,醒后即止的种症状。 【盗汗】 指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汗出,醒后即止的种症状。多因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 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素问·脏气法时论》等篇名寝汗。多见于虚劳,证属阴虚。《医略六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430.html

共找到469,1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