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赋_《医学入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草豆蔻一钱四分,泽泻小便数者减之、麦芽各一钱半,半夏一钱,吴萸、益智仁、陈皮、僵蚕、人参、黄 各八分,桃仁七枚,生甘草、炙甘草各三分,当归、青皮、神曲、僵黄、柴胡各四分,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白汤下,食远斟酌多少用之。治客寒犯胃作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rumen/346-19-5.html

背第三行自第二椎两旁.挟脊各三寸至二十一椎下凡二十八_《经汇解》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附分甲乙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各三寸甲乙陷中.入门正坐取之类经按气府论云挟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次注曰.今中诰孔穴图经.所存者.十三.左右共二十六.谓附分.魄户.神堂.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

http://qihuangzhishu.com/912/27.htm

黄竹斋与《针灸经图考》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黄竹斋,陕西临潼人,现代针灸学家。其著作有《针灸经图考》、《针灸经歌赋读本》、《校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寒论集注》等。 黄竹斋像 一、生平 黄竹斋公元1886~1960年,陕西临潼人,后迁居西安,现代针灸学家。1925年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7.html

用药赋_《医学入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身中贼,热不能烦心上工。五脏资脾以生,万物从口而入。轻为宿食药易消,重为积聚方难执。内伤补中益气汤大有减加,挟外邪六经见证,详伤寒用药赋。挟痰及肥白人喘满吐痰,脉滑身热加竹沥、姜汁、半夏。痰火盛者加茯苓、黄连,倍陈皮,去升柴,恐升动痰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rumen/346-19-9.html

_《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足,高地一丈五尺,下地、得泉三尺而止。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幎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之所在,凿穴迎之。 此节约言备之掘堑及罂听两法。 筑垣聚土与平常不同,此“变”状也,又或若,或也。彭,旁通。见浊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580.html

足厥阴肝及股凡二十二_《经汇解》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大敦灵枢一名水泉千金一名大顺医学正传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灵枢爪甲上.与肉交者.素问去爪甲如韭叶.甲乙按次注曰.爪甲角.非也.此取爪甲上.近三毛之中处是古来之说也.类经.载一说曰.内侧为隐白.外侧为大敦....

http://qihuangzhishu.com/912/51.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八种治疗法则。见《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详各条。八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论》中已经赅备。②八脉八的用法,主要指灵龟八及飞腾八。出《针灸大全》。③下手八。出《针灸大成》。见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0.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我国临证医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沿革与流传 《伤寒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公元200-210年,共十六卷,包括伤寒和两部分。由于当时兵荒马乱,原著已散佚不全。但其中的伤寒部分,经西晋医家王叔和搜集整理,编成了《伤寒论》一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脉 观形气 面部位见证形色 五脏病证形色总见面部 面部分五脏病证 面部病证 面部察色应 幼幼汇集\ 虎口三关脉诀 三关五色脉纹应 入门 幼幼汇集\ 小儿寿夭相 小儿寿夭 小儿相眼神 幼幼汇集\ ...

http://qihuangzhishu.com/336/index.htm

《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 观形气 面部位见证形色 五脏病证形色总见面部 面部分五脏病证 面部病证 面部察色应 幼幼汇集\ 虎口三关脉诀 三关五色脉纹应 入门 幼幼汇集\ 小儿寿夭相 小儿寿夭 小儿相眼神 幼幼汇集\ 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index.html

共找到398,20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