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浮而不沉,自可徐徐宣力。再有人参辅主,芩连逐容,则热邪不得复居其位,活人宜矣。倘血热便秘,加桃仁、大黄以下血。渴肉 ,加防风、芎、归而行。肿势甚者,须按穴砭刺,此尽肿胀之治。目如蚌合,如杯覆者,皆可类推。诗曰∶普济黄连桔薄荷,翘芩元草板...
...用药如用兵,补泻寒热之间,安危生死之所系也,可不慎与?虽云目病非热不发,非寒不止,此言夫火之大概耳。内有阴虚、冷泪、昏眇、脱阳等症,岂可独言是火,而用寒凉也今之庸医,但见目病,不识症之虚实寒热,辨别气血,惟用寒凉治之,殊不知寒药伤胃损血,...
...一)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 (二)药性要旨 (三)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四)脏气法时补泻法 (五)治法纲要 (六)用药用方辨 (七)去〔脏腑〕之火 (八)各经引用 (九)五味所用 (十)用药各定分两 (十一)药性生熟〔用〕法 (十二)药用...
...医之道大矣。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与来世,是非浅识者所能为也。苟精此道者,通神明,夺造化,擅回生起死之功。则精神之运,必有默相于冥冥之中者,岂瘼,迨及后世。周有和缓,秦有扁鹊,汉有仓公,魏有华佗,宋有徐文伯,唐有孙思邈,...
...。 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若虚实不明必先观其形之肥瘦。方明针刺之浅深。若以身中分寸肥与瘦同用。是谓浅深不得。反为大贼也故肥人刺深。瘦人刺浅。以与本藏所属部分齐平为期。所以无过不及之伤也。辨四时之浅深。 四时者。所以分...
...方圆,然后为用不同耳。是故五脏之出入,以应四时。三焦之升降,而为荣卫。经脉之循环,以合天度。然则呼吸出入,乃造化之枢纽,人身之关楗,针家所必用也。诸阳浅在经络,诸阴深在脏腑,补泻皆取呼吸,出内其针。盖呼则出其气,吸则入其气。欲补之时,气出针入...
...目录 《东垣试效方》黄连消毒散 《外科理例》黄连消毒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东垣试效方》:黄连消毒散【别名】黄连消毒汤(《卫生宝鉴》卷十三),黄连消毒饮(《医学正传》卷六)。【处方】黄连3克 黄芩1.5克 黄柏1.5克 生地黄...
...发于鼻额,红肿,以至两目肿盛而不开,额上面部皆赤而肿者,属阳明也。或壮热气喘,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不利,脉来数大者,用普济消毒饮主之。如内实热盛者,用通圣消毒饮。若发于耳之上下前后,并头角红肿,此属少阳也。或肌热日晡热,寒热往来,口苦嗌干,...
...先发寒热,次日头面俱肿,又二日,口噤汤水不入,诊之脉洪数而有力,此表里俱实也。又咽喉妨碍,汤药难下,先用针刺咽间,去恶血钟许,牙关稍开;以防风通圣散一剂徐徐服之,便去三、四次,肿上砭去恶血,以金黄散敷之。次日肿势稍退,又以普济消毒饮二剂,面肿...
...凡补泻之法.皆如前也.若病入患热者.觉针气至病所.即退针三二分.令病患口中吸气.鼻中出气.根据本经生成数足.觉针下阴.气隆至.根据前法出针.若病患患寒者.觉针气至病所即进针至二三分.令病患鼻中吸气.口中出气.根据本经生成数足.觉针下阳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