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形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望诊内容之一。形指形体,包括肌肉、骨骼、皮肤等;态是动态,包括体位姿态及活动能力等。因为人体是内外统一的整体,可以通过体表了解内脏的变化,所以从望形态不但可知病者的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而且有助于了解气血的盛衰、五脏的虚实、邪正的消长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579.htm

五色诊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五色诊即根据患者面部出现青、黄、赤、白、黑等色泽的变化而进行诊断辨证的方法。 【五色诊】 属望诊的内容,即根据患者面部出现青、黄、赤、白、黑等色泽的变化而进行诊断辨证的方法。参见“五色主病”、“正色”、“病色”各条。...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47.html

眼外肌运动无力的检查_眼外肌运动无力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1.根据病人病史,是否有外伤等一些引起眼外肌运动无力的病因》 2.对患者都应当先做眼外部的一般检查。一般在患者面向自然光线下用望诊即可。继之再观察眼睑皮肤有无异常。 在进行眼 眼内部检查法 如:电检眼镜 ,直接焦点照明法等手段来进行检查,...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YanWaiJiYunDongWuLi337839.htm

《保婴金镜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著作。一卷。不注撰人。成于明代,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对于小儿望诊论述较详。后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现有明刻本及《薛氏医案》...

http://qihuangzhishu.com/166/415.htm

夏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儿科医家。字禹铸,号卓溪叟。安徽贵池人。康熙八年(1669年)中武举。通医术,尤善儿科推拿术。于儿科诸证,多有独到见解,其诊察疾病重望诊,但于望指纹,持异议,谓:“指面筋纹,生来已定。”着《幼科铁镜》六卷(1695年),为后世儿科医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359.htm

《保婴金镜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著作。一卷。不注撰人。成于明代,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对于小儿望诊论述较详。后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现有明刻本及《薛氏医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80.htm

察目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望诊内容之一。察目的神气,有助于了解内脏精气的盛衰。精气充沛则目有神,视物清晰;精气衰则目无神,视物不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察目亦当注意其色泽的变化。参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09/995.htm

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即脸,头的前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体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面部有所反映。望面部是望诊的重点内容之一。②面向。《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面南而立,前为广明...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519.htm

《片玉心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著作。五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介绍治疗儿科病的临床经验。卷一-三总论儿科病证的诊断、治法,较有特色,并附歌赋和望诊图;卷四-五记述胎毒、变蒸、惊风等32类疾病的证治。内容简明切于实用。现有多种清刻本、《万密斋医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028.htm

共找到1,2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