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已佚,敦煌发现的《脉经》保存了一些诊法、药方、脉学理论,极具研究价值。 此外,敦煌文献还保存有古藏医药文书,同样极为珍贵。 另外,从敦煌壁画中,学者们还发现大量的「形象医学」资料。 敦煌医方是敦煌医药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藏经洞出土...
...于临尘,今广西邕宁县西 ……""百濮",亦称"百越"、"濮人"。为南方古族名,为壮侗语族诸民族先民,分布在江汉云南,或楚国西南。由此可知,"瓯骆"、"越族"早在商周之际已著名于南方。向商朝进贡的珠玑(即 ...
...于临尘,今广西邕宁县西 ……""百濮",亦称"百越"、"濮人"。为南方古族名,为壮侗语族诸民族先民,分布在江汉云南,或楚国西南。由此可知,"瓯骆"、"越族"早在商周之际已著名于南方。向商朝进贡的珠玑(即 ...
...蒙医药作为传统民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各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古贞瑞应寺“门巴札仓”(蒙医学院)始建于1702年(康熙41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培养造就了4000余名蒙医药人才...
...,促进了医药的交流。统治阶级到全国各地搜求灵药妙方,征诏名医,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医药技术经验的交流。医家与民众的种种努力与医事活动是促进医药交流的基本力量。我国秦汉时期医药学的兴盛与各民族间的医药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际范围内的医药交流,...
...”采药为医同意。西汉刘向在《说菀》中所说的“古之为医者曰苗父”的“为医者”,是讲以行医为主要职业的人;“苗父”,则是指苗族中有较高医药学术水平的苗族老人,如“公药王”、“药王爷爷”、“巫彭”及“十巫”之类著名的苗医始祖。而“苗父”,也绝不是...
...”采药为医同意。西汉刘向在《说菀》中所说的“古之为医者曰苗父”的“为医者”,是讲以行医为主要职业的人;“苗父”,则是指苗族中有较高医药学术水平的苗族老人,如“公药王”、“药王爷爷”、“巫彭”及“十巫”之类著名的苗医始祖。而“苗父”,也绝不是...
...□ 诸国本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传统医药资源非常丰富。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一部分既无特定民族文化背景又非主流医学体系所能涵盖的民间医药。自2006年起,我国在“中西医并重”的基础上,又把中医药和民族...
...骆先民便逐渐意识到,有些植物对人体有毒,而有些则能治病,从而促成了原始医药的萌芽。我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这不仅是中药(汉药)起源的论述,壮族古代医药的起源自然也是遵循这一规律发展起来的。到了先秦时期,壮医除了针刺疗疾...
...苗族医药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81年至1983年湘西自治州凤凰县龙文玉、欧志安先生先后在《贵州民族研究》、《健康报》、《团结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或报道有关湘西苗族医药研究成果。欧志安研究完成的《湘西苗药汇编》成果,获1981年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