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与鲜活的“六经”语辞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二则(二)“一药之误每欲噬脐。”噬脐一词语出春秋左氏传·庄公六年)。今天也没有人把“辨脉”写成“平脉”。(见张仲景伤寒论序。“并平脉辨证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平脉即“辨脉”平通“辨”。语出尚书·尧典:“平章百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86.html

方论(一)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晋太医令也。相去虽不甚远。盖已两朝相隔矣。是仲景之全书。非仲景之全书。诚不可晓也。又曰。医道之方法具备。自景始。故世称仲景方法之祖。伤寒论。乃其书也。考求其方法。义例甚。何谓例。如中风一也。伤寒二也。兼风寒俱有而中伤。三也。三病不同。...

http://qihuangzhishu.com/485/47.htm

伤寒论新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余元言撰于1939年。作者对伤寒论的条文编次上有所变更;原文诠释除选取前人有关学说外颇多个人见解。余氏认为张仲景只是沿用素问六经之名而不袭其实;书中删去烧裈散方认为此方“不可恃”。由于作者受中西汇通观点的影响...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4.htm

伤寒论新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余元言撰于1939年。作者对伤寒论的条文编次上有所变更;原文诠释除选取前人有关学说外颇多个人见解。余氏认为张仲景只是沿用素问六经之名而不袭其实;书中删去烧裈散方认为此方“不可恃”。由于作者受中西汇通观点的影响...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4.htm

成注伤寒论论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王叔和之次景论也有义有例各以类从无可议者。成氏即用其本故与玉函经次同。其六经六篇又与千金翼次同。由晋而唐而宋即此本、即此次也。何自明以来诸家竟以颠倒移易为能哉?夫成氏至八十岁始注此书则见闻广、阅历深宜其辨别之精...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8-11.html

表里同病诊治既规律又灵活——伤寒论有感_【中医宝典】

...根据汤液经法的主要方证内容仲景将外感与内伤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创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其中表里同病的先后诊治规律为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太阳阳明合病必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72.html

伤寒论六经解四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巳午未阳明申酉戌少阳寅卯辰三阴则以亥子丑三时前后兼一时而错互之其实于十二时中止得三时焉。与灵·卫气行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二刻少阳三刻阳明四刻阴分大同。阴分即三阴之分也。阴阳赢缩之义殆本此乎。又仲景书中三阳中风皆各有...

http://qihuangzhishu.com/769/89.htm

序_医学实在易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线到底为向来第一明晰之书。一、是书论证后加诗一首所以便于记诵间有诗与论少异者当研究其殊途同归之妙一、是书止取明白不晦包括不遗不以工雅取胜。其中有限于证方而不能合法者不得不略变其体。一、仲景伤寒论六经提纲金匮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shizaiyi/697-4-0.html

体会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特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笔者常取其治疗少阳太阴同病的咳嗽患者容易出现刺激性干咳胃口差类似于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兼见的咳嗽故取其止咳。 患者服处方一后能够迅速止咳说明方证合拍。但当患者服用处方二之后出现牙龈肿痛加重笔者曾考虑与桂枝等温热药动血有关但通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54.html

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与任务_传染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最终各自从个体与群体方面消灭传染病。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防治传染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代称传染病为疫、疫疬、温疫、温病、伤寒等。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就详细阐述了有关对传染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明末吴有性(又)的温疫论清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966-3-1.html

共找到873,95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