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囊外摘除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和脱落在晶状体后囊上的上皮细胞增生,在瞳孔区形成半透明的膜称为后发性白内障。由于抽吸术、囊外术及超声乳化术的日益推广,后发性白内障也较为常见。 [症状体症] 1.矫正视力差; 2.后囊混浊并有...
...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阳光充足地区生活时间长达30年以上者和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强光者,如电焊工和喜欢户外活动的人,患白内障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人群。相反,渔民虽然经常在户外作业,但由于经常是在夜间、清晨或傍晚工作,实际上暴露在强光下的时间...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主要依赖详细的眼科神经学检查,包括眼睑下垂,眼位外斜,瞳孔扩张,两眼协调性不佳等等症状,视网膜,视乳头检查也是一个重点,另外一个检查的方向则是放在排除足以危害其他组织器官的疾病。因此,除了基本眼科神经学的检查之外,我们也...
...孙女士:2个月的小孩排便不正常,经常是泡泡,怎么回事?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游金斌:建议做大便常规检查,了解大便是否存在血和脓球,以及轮状病毒等。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可初步排除感染性肠炎;如果小孩仅有大便泡泡状,生长发育正常,可不...
...可按病因、发病时间、晶体混浊形态、部位等分类。临床上常用的可分为以下两种: (1)后天性白内障:有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眼内的炎症、出血等疾病导致的并发性白内障。 (2)先天性白内障。...
...导致白内障,但由于受试者数量太少,或研究中依赖患者对所用药物的回忆,因此该理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为了弄清二者间的联系,研究人员比较了近202,000人中白内障的发生率,并与激素的使用进行了相关分析。该研究即将发表在3月出版的《流行病学》...
...我国有500万病人,多少年来科学家都在研究白内障发病原因,至今还没完全弄明白,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的眼病,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盲人约有2700万至3500万,其中...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激素替代疗法不仅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而且还可减少绝经后女性患的危险。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雌激素1至2年的女性患白内障的危险比不使用雌激素的女性要少20%,而那些使用雌激素时间长达10年的女性,危险更是减少了...
...老年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但也可在45岁左右发生。老年性白内障是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了半数以上。多于。多为双眼发病,一般是一先一后。晶状体的混浊多开始于皮质浅层,一部分可先围绕着核发生,晶状体完全混浊需要数月或数年,也可停止...
...诊断 生后未进食已开始呕吐,呕吐内容为绿色黏液,或带血液,有难产、窒息或过期产史,为本病诊断要点。并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食管,肠管闭锁等。 鉴别 吐血量多时需与新生儿自身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如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新生儿出血症,也可有呕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