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来,心律失常的治疗有较大的进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电学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仍是最主要的疗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目前常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1984),按细胞电生理和...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代谢病,主要标志是血糖高、尿糖阳性,典型的症状是所谓的“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然而,有相当—部分病人并无上述表现。现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6.7毫摩尔/升(120毫克%),口服...
...,40-60mg/d,连续用药至妊娠24周,以后逐渐减量至10mg维持到分娩,同时配伍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达70%以上。但泼尼松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胎膜早破、早产、妊娠糖尿病等,因此使用应谨慎,有报道有小剂量泼尼松每日5mg和阿司匹林配伍能...
...于肺组织中,在泌尿生殖系统也有很高的药物浓度。一般剂量为0.25克,每日1次,连用3天,隔4天后再用3天,即间隔疗法。也可先静滴3天后改为口服4天的序贯疗法,均有良好疗效。与克拉霉素相比,其抗肺炎衣原体活性虽低些,但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一、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改变细胞是电生理特性,针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可将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概括如下:(一)降低自律性药物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
...运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抗糖尿病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因此,锻炼结合合理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在研究中,哥本哈根大学的dela博士等人让一组糖尿病人每周6次单腿蹬踏自行车测力计共3个月,另一条腿则保持静止。3月后测量...
...因素为老年、、未婚、文化程度低、合并并发症、病程长、需要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治疗依从性差等。显然糖尿病患者应激因素与强度的增加导致了抑郁症患病率的增加。 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后自杀危险增加,高达10%左右,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的10-30人/10万人...
...疗程,可以帮助改善病情。 选择抗炎止痛药治疗老年骨关节炎时,不能长期服药,一旦疼痛缓解就应及时停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婀娜) ...
...组胺是哮喘发作中的重要炎症介质,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促进腺体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而且与气道高反应性(BHR)有关。但传统抗组胺药物由于H1受体选择性低。疗效差、副反应大,所以在哮喘防治中作用不大。第二代抗组胶药物对已受体有高选择性、...
...在体内可维持24小时以上的相对恒定浓度与时间曲线。 数据显示,与单纯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人使用来得时并同时常规地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血糖控制更为显著并且更早,同时发生率相似。数据显示,来得时可以在基础医疗和后续治疗过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