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我们...
...必本仲景,犹兵家之必本孙吴也。舍是而之他者,是犹舍规矩而求方圆,舍律吕而正五音,可乎?《活人》丹砂丸论阴阳二毒相伏,破阴只是伏阳一脉,阴中伏阳,脉即翕奄沉也。破阴丹硫黄 水银(各一两) 青皮 陈皮(各半两,为末)上将硫黄铫子内熔,次下水银,...
...《脉简补义》谓濡、弱二脉,止以浮、沉分名,主病并无分别。究竟非无分别也,前人未经发明耳!夫濡即软也,形不硬也;弱,无力也,气不强也。故濡主湿邪,弱主气虚。凡肢体困倦,肌肤 肿,以及疮疡癣疥,其脉多濡。史载之所谓按如泥浆者,湿兼热也,偏于邪...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昧,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
...大黄四两厚朴(炙)三两枳实(炙)大者三枚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得利则止。□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注】下利,脾病也。弦,肝脉也。脾病不当见弦脉,故曰脉反弦也。下利里病也,发热表证也,若发热身汗,则为表与...
...可逆性的。 无脉症因大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可有不同表现,轻度狭窄或非闭塞性狭窄时,脉可表现极微弱,中医称伏脉,或寸脉部位先无脉,依次波及寸关尺各部位。完全闭塞时则可使寸荚尺桡动脉和肘动脉均呈无脉表现,清·周学海《脉简补义·卷下·脉有隐伏不见》日:“...
...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
...象曰寒。疾似紧而软,其象曰风。血衰、软大如绵。气虚、微弱似空。术附敛浮数无力之劳倦,知柏救沉数有力之劳蒸。里和表病,汗之则愈。表和里病,下之则痊。沉实不愈,可以再下。浮紧不差,可以再汗。寸紧虽闭勿下,尺迟虽热勿汗。浮沉迟而且濡,表里寒湿之...
...骨节疼痛而 肿者.是肾之候也.咳而喘者.是肺之候也.二病俱见.由肾脉上贯肝入肺.乃标本俱病.言脾胀.恐肺字之误.灵枢曰.肺是动病则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是也.然病虽更改不动.尽属在表.故浮紧之脉.皆得汗之但渴与下利小便数亡津液者.不可汗耳....
...促者,又当以有力无力,辩其虚实。实者可下,虚者不可不补。右痈疽脉二十二种,大都微弱虚细迟缓短涩者,必气血皆虚,形精不足,俱当用补用托,不可妄攻,无待言也。即如浮滑弦洪结促等脉,此中最有疑似,亦不得以全实论治,必须详审形证,或攻或补,庶无误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