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证不敢用承气、白虎等方主张惟寒凉之撤热力始足以救阴重视胃系温病反对治胃用肺、撤热不力。总之陆九芝融合寒温主要在于治疗认为伤寒方即足以治温病伤寒温清两法分治寒温两疫亦甚合。柳宝诒主张外感应以六经为辨证总纲。他对叶吴学派废六经做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5.htm

大青龙汤_《伤寒寻源》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气.佐麻桂以驱风散寒.故不得不借资于石膏矣.此条徐灵疑有错简.程郊倩谓小青龙之误.总由忘却伤寒自有无汗而喘之本证在.至张令韶又谓此证太阳兼太阴.此方即越脾之义.尤凿.按大青龙原为阳气壅实.汗不出者立法.若汗出恶风.便是中风之本证.只取和...

http://qihuangzhishu.com/725/107.htm

解释_说文解字"道"字解释_康熙字典道意思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

http://hanwen360.com/z/9053.html

提倡寒温一统辨证注重六经_【中医宝典】

...外感时病自仲景《伤寒杂病论》以‘伤寒’二字统括四时、六气之外感证”并特别强调“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以三焦赅疫证为变通之捷径”主导思想是融三焦于六经辨证之中凡时病辨治总以“六经”为总的纲领。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90.html

研岐黄典籍图释究经旨学派流传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自《内经》《难经》奠基中医药学理论即有依据。古之学医者必先从典籍入手故学者颇着力于《内》《难》注、释、训诂等工作。浙江历代文人从医者众并有较多儒医所以就自然地形成了“医经学派”。据现存文献可证者宋元时有王宗正《难经疏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46.html

死不下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死胞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称为“死不下”亦称“死不能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过期流产及妊娠中晚期死胎。死不下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确诊后应及时处理。死胎稽留宫腔过久容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危及孕妇...

http://qihuangzhishu.com/81/77.htm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发展_中医文化医发展_【中医宝典】

...但并未找到错简有力依据。对错简重订说后世褒贬不一争论激烈并由此形成一个伤寒学术流派。 2、维护旧论说首端:明末张遂辰在其《张卿子伤寒论》明确提出维护原有编次他认为“仲景之书精入无比非善读者免滞于语下”。张氏尊重历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5.html

黄_【中医宝典】

...进展。 西医学称黄为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病因病机] 形成病理性病因很多主要禀湿蕴由于孕母素蕴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00.html

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有何关系_【中医宝典】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方法结合脏腑病理反映来分析各种病证用以指导临床治疗一种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总纲也可以说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个性概括出来共性。脏腑辨证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45.html

伤寒症状_【中医宝典】

...正气虚亏易被外邪侵犯成病。 辨证纲领 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纲领。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是人体手足十二经脉统称。经脉内属于相关脏腑外络肢节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六经辨证就是以经络脏腑生理和阴阳属性为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9697.html

共找到1,163,1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