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机构创立和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唐山设立传染病隔离医院和实验室;1909年,成都设立法兰西细菌学研究所。但对这些机构记载非常有限,关于它们人员、设备及研究工作都缺乏了解。二、民国时期(1912~1949)西医研究机构民国以后,随着近代教育和科学在中国得到一定发展,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32.htm

中医发展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善用温补特点。充实发展了命门学说,使中医理论有所突破。 温病学派:明代末年,温疫流行,用伤寒治法无效,以明代吴又可为开创,清代叶天士、吴瑭为中坚,对外感热病治疗规律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温疫病机和温病学说,取得了很大成就。 这七大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9.html

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学在诊断学、病案书写格式、医学书籍编著和传播、医德论述和医史研究上,均有较大发展。(一)诊断学研究与发展明代医家在诊断上大都强调四诊兼备,脉证合参,强调全面掌握材料,抓住纲领,辨证施治。八纲辨证纲领即在明时发育成熟,脱颖而出。在遣...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9.htm

藏药产业发展必由之路保护+发展_【中医宝典】

...基础上,公元八世纪藏医理论鼻祖宇妥·云登贡布在总结藏族本土医疗经验时,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当时汉族医学和天竺、尼泊尔等地医学发展成果,编著了较为完整藏医藏药理论巨著《四部医典》。 藏医药独特魅力在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4.html

原始人类药物发现和使用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佤族用独子叶治肠胃病和便秘,用桂树皮健胃。景颇族用“嘴抱七”根,含口内治牙痛。彝族用石尾草治疟疾。所有这些运用植物药朴素经验,在各自民族口耳相传中,早已成为各自民族医疗共同所有知识,这些经验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无数次改变...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htm

关于医学起源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圆满,我们认为只能是诸种因素综合参与不断发展结果。一、本能与医学医学源于动物本能,西方一些著名医学史家大都持这一看法。中国学者在千年前已有这一论述。唐一书《朝野佥载》中说:“医书言虎中药箭,食清泥;野猪中药箭,逐荠苨而食;雉被鹰伤,以地...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htm

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_《实验动物科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生物医学研究主要任务是预防与治疗人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它是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两个基本途径来实现,而不论临床研究还是实验室研究均离不开使用实验动物。特别是医学科学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实验医学”阶段,动物实验就显得更加重要。...

http://qihuangzhishu.com/954/9.htm

清代临证医学成就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温补学派影响。马元仪从学于李中梓,对张璐学术思想亦有深刻研究,故在他医疗实践中,颇侧重于甘温补中、益气扶阳两方面。马元仪下传于尤在泾,故尤氏在继承李中梓学术观点方面有较突出成就,这些医家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温补学派医学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5.html

民族医学史研究_【中医宝典】

...一、自由发展阶段(1980年以前) 1980年以前民族医史研究,可以说是一块荒芜园地,没有人提及,也未见到专文论述。少数几篇关于少数民族医学文章,大多是介绍性质,谈不上研究。如“西藏医学”,其中有一段文字谈到藏医发展,但把《四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45.html

推拿发展历史_推拿文化_【中医宝典】

...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隋唐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文化昌盛,医学科目开始逐步完善。推拿已列入国家医学教育正式科目。推拿设有专科,有推拿专科医生,推拿博士。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推拿博士一人,推拿师四人,并以九品以下,掌教导引之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600.html

共找到857,2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