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性能概念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食物性能理论是前人在长期生活临床实践中食物保健和医疗作用经验总结。连同药物应用认识,逐渐上升为理论。古代医家把食物多种多样特性和作用加以概括,建立了食物性能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医食疗理论。这一理论阴阳、五行...

http://qihuangzhishu.com/484/17.htm

姜春华_二、辨病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先生在认识疾病上,有完整思想体系,较早地提出“辨病辨证相结合”理论,认为整体观动态观是辨病辨证源泉。辨证论治中的学派之争,要有一个正确理解处理。脏腑辨证以方统病,先生提出“合之则兼美”。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539-3-2.html

阴阳五行学说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和有特定生理、病理、诊疗含义五行学说研究较少。其发展历程阴阳学说同步。五、六十年代五行学说研究主要也在于阐述其哲学意义,但已有从控制论角度论述五行学说论文,如当时中医——世界科学史上奇迹》一文在八十年代有较大影响。在“文革...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4.htm

《易经》中医学发展相关性探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和疾病转归时广泛应用。可以说,正是在借鉴《易经》阴阳观念基础上,中医学阴阳学说才得以进一步形成。中医阴阳学说形成和发展,逐渐导致了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等一系列中医学理论形成和发展。针灸子午流注即是根据《易经》《黄帝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05.html

周仲瑛_国医大师周仲瑛青年中医治学五点建议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本学科是否有相关性,是否有实用价值来抉择了。周师曾经研究生教育提出“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见解,可作为加强中医专业基础课程思想认识。学以致用 中医学理论源于临床,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门实践医学,中医教育实际是适应患者需求职业性教育...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2-0.html

《内经》养生学贡献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丰富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生命认识大量知识,对于养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论述。 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理论基础。 1.生命起源及本质认识 《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0.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出现,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形成;《伤寒杂病论》问世,则表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确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理清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思路——李振吉谈973中医专项研究_【中医宝典】

...现代并重 对于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李振吉重申了“中医临床是中医基础理论作出自然科学解释“瓶颈”。因此,实验方法学创新是进行课题研究基础。 关于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基本要求,他强调重点是中医传统理论科学内涵,作出现代科学说明或者提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11.html

近代中医发展缓慢方法论原因分析_【中医宝典】

...涵容性和超经验性,任何通过唯象观察而得到事实都能够在这张阴阳五行网上寻找到镶嵌位置。通过解剖实验方法得到事实由于属于另一种范式,中医理论也不构成“反常”。自西医理论传入中国,有人就根据中医理论核心—藏象学说西医生理解剖之间严重不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9.html

中医文献整理知识挖掘之力作——《温病大成》_【中医宝典】

...创建了文献整理知识发掘相结合研究示范。因此,笔者认为《温病大成》一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纂方法,都有很多值得重视创新之处。该书成功,为继承整理中医文献走出一条新路,中医学继承发扬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135.html

共找到1,089,7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