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著作。简称《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7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十二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一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太医署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唐以后失传,现只存一卷(卷一),是根据日本发现...
...冲脉起于小腹内,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 【冲脉】 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灵枢·五音五味篇》)。同时由阴部的两侧(气冲穴部位)开始,夹脐两旁向上,到胸部而止(《素问.骨空论》)。本经有病时,主要有哮喘、腹痛、...
...灵龟飞腾为古代针灸取穴的一种学说。 【灵龟飞腾】 古代针灸取穴的一种学说。以奇经八脉中的八个穴位配合不同日、时的干支来推算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间应用那个穴位(每次针灸取主穴、配穴各一个)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上虽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
...异常所导致。文献所述本是前后贯串的,它之所以分成二个部分叙述,仅仅是古代医家从临床症状观察和治疗体验两个方面所获得的材料之汇合,所以我们应当联系起来,综合两方面的症状以掌握病候的全貌,不可分割。 (三)奇经八脉的意义 关于奇经八脉问题,历来...
...滑伯仁曰∶脉有常奇,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盖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譬犹圣人田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滥溢之患也。娄全善曰∶此滑氏据《难经》而言之也。《灵枢》曰∶督、任、跷脉在十二经,营气周流十六丈二尺之内,与《难经》...
...奇经八脉之一。起自会阴部,循背部脊柱正中线向上,经过后颈部,越过头顶部,止于颜面部的上齿龈的正中(以上均沿正中线分布)。在循行过程中与脊髓、脑和诸阳经相连系。是阳经经脉的总纲。本经有病时,主要有神志不清、癫、狂、癔病、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针灸经络著作。上海市中医学会编。编者在其举办的经络学说专题讲座的讲稿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加工,编成这一部经络学专书。共三篇。上篇为经络学说总论,又分基本概念和经络功能和作用二章;中篇列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别、经筋、络脉和皮部;...
...针灸学著作。五卷。日本·小坂营升撰。刊于1810年。卷一-三为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经穴,根据中国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并绘图;卷四论内景脏腑;卷五为周身名位,诸穴异名及动脉等。其图形书中所绘诸图,则多参考西医的解剖图绘成。...
...脉学著作。一名《脉要图注详解》。四卷。清·贺升平辑,刊于1783年。卷一以脉学总论内容为主,兼谈各科脉法及五运六气;卷二介绍28脉,奇经八脉及灸法等;卷三列述骨度名位、十二经脉、十六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卷四专论形身、脏腑、营卫、颜色...
...脉学著作。二卷。清·叶霖撰。上卷选取《内经》、《难经》、《脉经》等有关论脉部分加以阐释,结合临床实际,每发新义。并分别论述脉机、妇人脉法、幼儿诊法、奇经八脉、脉色兼察等。所附察色节要,多采石芾南之说。下卷列举分析30种脉象,末附清脉、浊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