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疮疡色形症当参相应论_《外科启玄》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疮疡者.因气血不和.感受六淫七情而生.或浓味房劳过度.致令肌体空虚.染不正之气.所有经云诸痈肿筋挛骨痛者.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当浮紧洪缓.在何经部位.再之以色.是何经所苦.假令疮生在胁肋.即知肝胆二经部位受邪所生.其人面色当青...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qixuan/730-8-6.html

冲阳太二论_《诀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故列胃之动脉,而脾即在其中矣。)古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着之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着之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伤寒必太 以察肾气之盛衰,必冲阳以察胃气之有无。两既在,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7-9.html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自序 述作类 临证须疑似 无形主宰意念力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粥油益阴有殊功 虚劳初探 痨瘵试析 大小部位学三题 黄褐厚腻苔清化漫笔 察舌余言 汗吐下法亲历记 内科类 感症小议 外感风热误药致变...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index.htm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自序 述作类 临证须疑似 无形主宰意念力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粥油益阴有殊功 虚劳初探 痨瘵试析 大小部位学三题 黄褐厚腻苔清化漫笔 察舌余言 汗吐下法亲历记 内科类 感症小议 外感风热误药致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oumengcheng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index.html

义_《医宗己任编》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凡必随其部.以察其症.则部位不可不明也.然部位须从内经分发.始无差谬.故录要精微论一条.景岳部位解一则.列于四明脉义之首.以补其所未备云.)要精微论曰.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

http://qihuangzhishu.com/706/6.htm

位_《宗三昧》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或问古人以三部分别脏腑.而大小.或隶之于两寸.或隶之于两尺.未审孰是孰非.愿示一定之理.以解学人之惑.答曰.皆是也.皆非也.似是而非者也.缘经无显论.所以拟议无凭.要知两手三部.咸非脏腑定位.不过假道以行诸经之气耳.观灵枢经脉.虽...

http://qihuangzhishu.com/845/6.htm

法篇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者,别也。者,辨别诸脉之名也。法者,诸脉部位至数,形状相类相反,别之各有其法也。名者,如浮、沉、迟、数、滑、涩诸脉之名是也。部位者,如浮、中、沉、上、下之部位是也。至数者,如迟三至,数六至之至数是也。形状者,如滑流、涩滞之形状是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37/144.htm

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至数 日夜五十营 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 人迎气口 分四时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index.html

学现代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大量工作。但必须结合对传统学的研究,抛开巾医特色也是不行的。因为图波型的描记虽然与心血管和血流动力之间有着直接关系,虽然可以实测到心脏收缩力的强弱,心率的快慢,心律是否规则,血容量多少,脉压大小以及血管弹性的改变等等。但中医学远非如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2.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难经》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到晋代·王叔和编著的《脉经》,对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法。 (二)诊脉方法 医生诊脉的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共找到168,3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