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其气,后重不将甚乎?中本虚矣,而再攻其积,元气不将竭乎?湿热伤血,自宜调血,若过用推陈,血愈伤矣。积滞频下,谓当消导,久为克伐,积益多矣。此但知据见在者,为有形之疾病,而不知所伤者,皆无形之气血也。岂可执“痢无止法”一语,而曰《内经》有“...
...异功散参用。有食积而腹急胀痛者。平胃散加山楂、木通。若至二七内外而泻痢脓血。为余毒未尽。热移大肠。兼之湿热相并。红白交作。四苓散加芩、连、山楂、木通、连翘。大抵痘后利脓血。为五液注下。最危之兆。若以痢治而峻用苦寒。不旋踵而告变矣。...
...100ml左右,再加白糖或冰糖5~10g,分3次口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蔓荆叶:取鲜叶250g,加水800ml,煎一个半小时,滤出药液,浓缩至150ml,分3次,一日内服完,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柞树叶:取鲜叶室内风干,...
...目录 《中药大辞典》无花果叶 《中华本草》无花果叶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无花果叶 【出处】《救荒本草》 【拼音名】Wú Huā Guǒ Yè 【来源】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详"无花果"条。 【...
...□ 侯北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案,相当于现在的病历,是一个医者日常对其患者病情及其看病处方全过程的记录。自2000多年前西汉名医太仓公难经》里所记载的断病生死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勇于坦陈自己治而不效的医案,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罗谦甫于至元己亥.治廉台王千户.年四十五.领兵镇涟水.此地卑湿.因劳役过度.饮食失节.至深秋.疟痢并作.月余不愈.饮食全减.形羸瘦.仲冬舆疾归.罗诊得脉弦而微如蛛丝.身体沉重.手足寒逆.时复麻木.皮肤痂疥如疠之状.无力以动.心腹痞满.呕逆...
...东山姜锡常,气体素弱,又患疟痢,每日一次,寒如冰而热如炭,随下血痢百余次,委顿无生理。因平日相契,不忍委之,朝夕诊视,为分途而治之,寒御其寒,热清其热,痢止其痢,俱用清和切病之品,以时消息,而最重者在保其胃气,无使生机又绝。经云:食养尽之...
...痢初实热腹窘痛,下痢无度尿短红,舌赤唇焦喜饮冷,芍药白头香连灵。[注]热痢者,皆因湿热凝结于肠胃,以致腹中窘痛,频频下利,尿短色红,舌赤唇焦,喜饮冷水,此里热之证也,重则当归芍药汤主之,轻则白头翁汤主之,或香连丸主之。(当归芍药汤)当归...
...,烦渴至夜转剧者,急宜救液存阴。阿胶丸、阿胶梅连丸、黄连阿胶丸。下痢渐减,津液枯燥,肛门涩滞者,猪脏汤。痢后便秘后重,由气虚下陷者,升其阳则阴自降。补中益气汤加防风。脓血稠粘,挟热后重,烦渴脉洪者,白头翁汤。湿热下痢后重者,升阳除湿汤。风邪...
...鸦胆子治休息痢,歙《程杏轩文囿医案》甚称其功效,用三十粒去壳取仁,外包龙眼肉捻丸,每晨米汤送下一二服,或三四服即愈。此药味大苦而寒,力能至大肠曲折之处,搜逐湿热,《本草》不载,见于《幼幼集成》,称为至圣丹,即苦参子也,药肆多有之。吾里名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