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卷十六(起十年,尽十八年)_《春秋公羊传注疏》

...齐大国”至“危之”。○解云:欲道等是诸侯,科即得,所以不於僖二十八年“卫元亘出奔晋”之经见之者,因齐大国有弑君之祸著,明于出奔故也。 公如齐。(不言奔丧者,尊内也。犹不言朝聘。) [疏]注“不言”至“内也”。○解云:正以上文四月“已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10.html

简单的介绍调节痛经的药方_【妇科宝典】

...。 芥糊贴足法 用法: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再用胶带包扎固定。每日1换,同时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有利于增强疗效。 白药填脐法 用法: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用干净汤匙填于肚脐处...

http://jb39.com/fk/21323.html

卷七·酒食_《酉阳杂俎》

...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二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吸之,名为碧杯。历下学之,言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青田核,莫知其树实之形。核大如六升瓠,注水其中,俄顷水成酒,一名青田壶,亦曰青田酒。蜀后主有桃核两扇,每扇着仁处,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025.html

虎口骾_【中医宝典】

...古代,广大民众患病救治主要依赖于民间医师——走方郎中。郎中们不避寒暑,终年奔波行走于山野村庄之间。每到一处,就摇晃手中的铜环铃铛,表示郎中到了召唤应诊之意。郎中手中的铜环铃铛名叫“虎撑”或“虎衔”,要探究起来历,还得从医仙董奉“虎口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504.html

卷二十一·市籴考二_《文献通考》

...十百)。故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者,利有所并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忠,士不尽死矣。计本量委则足矣(委,积也),然而民有饥饿者,有所藏也(谓富人多藏也)。民有馀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920.html

上病下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上病下为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上部,用针刺下部的穴位。 【上病下】 《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之下。」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上部,用针刺下部的穴位。仞如:失眠可针刺足三里:头晕目眩可刺足部的太冲。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上部,用药物从下部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256.html

下病上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下病上指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下部,用针刺上部的穴位。 【下病上】 《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下,之上」。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下部,用针刺上部的穴位。例如:脱肛可刺头部的百会穴。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下部,用药物从上部治疗。例如:小便不利,由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297.html

五味子切散_《是斋百一选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治肺虚寒,理喘下气。务观郎中忽发喘嗽,服诸药皆不瘥,得此方三服遂愈续方》(陆务观,绍兴府人)。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陈皮(去白,三分) 桂 茯苓 五味子(各一两)上为切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热服。...

http://qihuangzhishu.com/935/215.htm

第04部 卷三百九十一_《全唐文》

...濮阳令谅,濮阳生公。四岁知礼,七岁善属文。年十六,户部尚书姚以贤良荐,比之终、贾。开元三年举进士,十年举茂才,十七年举文学,皆射策甲科,由太平尉为金吾曹、监察御史、河南司录、美原令、膳部员外郎。天宝元年考功郎中、知制诰、修国史,二年中...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6736.html

耳鸣耳聋听会_【中医宝典】

...头晕眼花,乏力食少,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者加脾俞、足里、中脘。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并可用小艾炷灸患部腧穴。 按:耳之前后的局部穴听会、翳风、耳门以疏通少阳经气。针灸疗法对耳鸣耳聋病程短者效果好,对老年人病程久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701.html

共找到116,9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