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辩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辨证,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一种辨证方法,中医诊断学重要组成部分。经络人体经气运行通道,又是疾病发生和传变途径。其...

http://qihuangzhishu.com/92/73.htm

经络阻塞原因_经络阻塞什么引起_查症状_【疾病大全】

...经络阻塞许多病前驱症状,人体气血,贵乎流通,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倘若气血不流通,脏腑之间各种联系就要发生障碍,疾病即可发生,严重者导致死亡。...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JingLuoZuSe341852.htm

经络根结与标本_【中医宝典】

...较“根”、“结”为广,但所述论置相近或相同,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 3、应用: (1)根结和标本部阐明经络活动功能,它们互相补充以进一步说明经络循行与经气弥散作用,它既着重于经络循行路线,而又不为循行路线所局限。从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0.html

耳与脏腑经络关系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如《医学真经》说:“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丹溪心法》说:“盖十二经络,上络于耳”、“耳为诸宗脉客所附”,《类经国翼》说:“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1-1.html

发生认识论解释_发生认识论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理论。认为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形成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一系列结构。强调认识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人认识来源于动作,主体对客体施加动作结果。动作外显...

http://hanwen360.com/c/63726.html

口眼干大病,损全身多系统_【中医宝典】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人长期口干、眼干,不能流泪,进食发噎,却不认为病。等到病情发展,出现全身多系统损害时,才来就医,方知道原来自己患了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以侵犯唾液腺、泪腺为主,中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496.html

耳部按摩助健康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所以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廓相应点上。经常按摩耳部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人体各部位在耳廓分布好似一个倒置胎儿,具体投射区按摩方法如下: ⒈...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238.html

经脉检查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马王堆出土帛书无论是有关经络和有关脉法,其内容和文字等都要早于《内经》,这就是说明诊脉动方法在医经一派还有不断发展和越来越重要趋势,而有脉法做为独立诊法与经络系统逐渐分离开倾向。 人身经络各自条件不完全相同,故而在《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0.html

十五络脉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十五络脉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 络脉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支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脉,或十五别络。 十五络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12.html

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十二经脉走向规律高度概括。(二)十二经脉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

http://qihuangzhishu.com/44/56.htm

共找到936,1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