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肿痛_《法圆通》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黄连阿胶汤加苓、术,补血汤如秦、羌活、桑根、香附、麦芽之类。此数法不过明其阴阳大致,究竟认证,全在活法,神而明之。[眉批]知非氏曰:细玩易象,震孟,二阴上,一阳下,孔子取足能走。夫阳动阴静,动而在下者,足也。震,动也,气之动于下者也。今膝...

http://qihuangzhishu.com/112/31.htm

4大名之后筹建中医学术研究中心_【中医宝典】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杜燕)更系统、全面地发扬北京四大名的学术特点和优势,推动燕京中医学术的迅速发展,北京四大名后人及学术传人将筹备成立北京四大名医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四大名医后裔日前举行座谈会,商讨成立北京四大名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01.html

吴序_《原》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初识之于京邸,恂恂若无能者,嗣闻其善,视其方亦似与人无殊特者,而应手辄效。叩之以其故,则曰世人习用之方,大率类此,而轻重之,刚柔之质,先后之宜,非识者难言之矣!客冬以团练之役,访之于涟城,就询时务,虽一乡一邑之设施,而洞见 结,因地制宜,...

http://qihuangzhishu.com/713/2.htm

彝族医学的发展全览_民族中医彝_【中医宝典】

...珍贵资料。 在彝族民间,广泛存在一些擅长医药的普通群众,他们的医药经验来自家族内部口耳相传,并主要在家族内部使用。以经验医学为主,融采药、制药、治病、配方等多项工作于一身。配药时不用秤,药物份量亦无一定之规,主要以医生的经验依据。他们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097.html

和论述贪色致病_【中医宝典】

...根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姬彪(公元前557~532年在位)得了一种疾病,经过晋国的官医诊治不见好转,就向秦国请求援助。秦国的秦景公派名医和前去出诊。� 秦国在春秋时期出过几个名医,如前边说的缓。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79.html

古丽副厅长谈新疆维医药的发展_民族中医维_【中医宝典】

...有关部门对于他们的定职晋升、职称评审及考核标准,实行了以实际业务能力和现有医学理论水平及行医资历主要依据的特殊政策,解决了一大批维医药人员特别是名老维和师承人员无职称的问题。 实施维吾尔正规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也是促进维吾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999.html

卷上·必备药论_《医学源流论》

...生皮,续筋连骨。又有熏蒸、烙灸、吊洗、点〔榻〕(此字左水部旁,右“榻”字去木部旁)等药,种种各异。更复每症不同,皆非一时所能备,尤必须平时豫合。乃今之者,既不知其方,亦不讲其法,又无资本以蓄药料。偶遇一大症,内科则一煎方之外,更无别...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50.html

考试医学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程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故当时立方治病,犹有法度。后世医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60/103.htm

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活人心法》、梁玉瑜《舌鉴辨正》(1891刊),辑舌诊之集大成书,乃更为全备。四诊的其它方面,进步不如望诊显著,多承先启后之著,但某些方面得到强调。例如喻昌之《门法律》,有“闻声论”,强调呼吸的观察,对于掌握病情进展变化十分重要。石芾...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6.html

自序_《校注醇剩义》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安有穷哉!救正之法,惟有执简驭繁,明白指示,庶几后学一归醇正,不惑殊趋。爰将数十年所稍稍有得,而笔之于简者,都为一集以问世,名曰《醇》,共二十四卷,分为六门∶曰脉、症、治,首察脉,次辨症,次施治,此三者大纲。就治字中又分三层∶曰理、法、...

http://qihuangzhishu.com/722/2.htm

共找到426,3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