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清·刘吉人编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脉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脉学著作。清·刘吉人编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脉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脉】脉诀云.瘟病之脉.散而难名.如太阳脉浮.阳明脉长.少阳脉弦.太阴脉细.少阴脉又云.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瘟疫.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瘟毒者危.凡瘟病大热脉沉涩细小足冷难治.洪大有力.或浮大者.可治.脉不浮者为...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脉,又写做“脈”,小篆作脉,本义指血脉、脉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扁鹊重视脉诊,将脉学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
...不常,则均为之代,须因变察情。如云五十动而不一代者,是乃至数之代。大抵脉来一息五至,则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故五十动而不一止,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脾气不能至,则...
...,故可按而纪之;外则经气经脉有序,故可终而始之。四时内外,六者之法,则脉之时动,病之所在。或内或外,皆可知之。尺内两傍,则季胁也。此言气口左右三部候脉法也。柯韵伯曰∶季胁之位在章门(穴名),后包于腹,前合于脐,天枢(穴名)之分,带脉所束。...
...无力,与叶思兰所云(见前)相合,此可于言外得之。元和江艮庭(声)《论语俟质》,谓孔子圣无不通,焉有不知医者,自牖执手,切其脉也,既切脉而知其疾不治,故曰∶亡之命矣。夫其说未径人道,然《礼记》疏有夫子脉诀之说,则江说亦自有因。况疾为子之所慎,岂...
...《脉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脉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 “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寸关尺三部配五脏六腑,《内经》仲景...
...但言如线,亦窥见梗概,第未言之透快耳。紧之一字,已经古人工于摹写,而伪诀妄曰∶“寥寥入尺来。”思之几同寐语。夫紧脉犹之行路,不惟足高气扬,履声接踵,抑且左右恣意,而竟比之一龙钟衰老举步不前之态,其比拟失伦,肆口无忌,何至于此。庸工犹以为金针...
...兼脉,不然就难以详细确诊病位与病机。 2.中部的取脉法从浮位加小力,诊于皮肤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表示病在气分,或定为病在肌肉,或在胃。伤寒病是标志邪从表入里,主胃主阳明;温病则明显属气分;在一般杂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