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指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清·刘吉人编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300.htm

《丹溪指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清·刘吉人编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42.htm

温疫大头病_《症治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云.瘟病之.散而难名.如太阳浮.阳明长.少阳脉弦.太阴细.少阴又云.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瘟疫.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瘟毒者危.凡瘟病大热沉涩细小足冷难治.洪大有力.或浮大者.可治.不浮者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zhengzhifang/702-9-3.html

——欲知病,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又写做“脈”,小篆作,本义指血脉、脉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扁鹊重视诊,将学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代脉_《汇辨》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不常,则均为之代,须因变察情。如云五十动而不一代者,是乃至数之代。大抵来一息五至,则肺、心、脾、、肾五脏之气皆足,故五十动而不一止,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脾气不能至,则...

http://qihuangzhishu.com/690/48.htm

《内经》名公诸论注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故可按而纪之;外则经气经脉有序,故可终而始之。四时内外,六者之法,则之时动,病之所在。或内或外,皆可知之。尺内两傍,则季胁也。此言气口左右三部候脉法也。柯韵伯曰∶季胁之位在章门穴名,后包于腹,前合于脐,天枢穴名之分,带脉所束。...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html

_《冷庐医话》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无力,与叶思兰所云见前相合,此可于言外得之。元和江艮庭《论语俟质》,谓孔子圣无不通,焉有不知医者,自牖执手,切其也,既切脉而知其疾不治,故曰∶亡之命矣。夫其说未径人道,然《礼记》疏有夫子之说,则江说亦自有因。况疾为子之所慎,岂...

http://zhongyibaodian.com/lengluyihua/701-4-8.html

学辑要》及《学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 “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寸关尺三部配五脏六腑,《内经》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阴中之阳_《汇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但言如线,亦窥见梗概,第未言之透快耳。紧之一字,已经古人工于摹写,而伪妄曰∶“寥寥入尺来。”思之几同寐语。夫紧犹之行路,不惟足高气扬,履声接踵,抑且左右恣意,而竟比之一龙钟衰老举步不前之态,其比拟失伦,肆口无忌,何至于此。庸工犹以为金针...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10-1.html

赵绍琴论_【中医宝典】

...兼,不然就难以详细确诊病位与病机。 2.中部的取法从浮位加小力,诊于皮肤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表示病在气分,或定为病在肌肉,或在胃。伤寒病是标志邪从表入里,主胃主阳明;温病则明显属气分;在一般杂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2.html

共找到618,9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