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要诀_《诊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切脉之道,贵于精诚,嫌其扰乱,故必心虚而无他想,身静而不言动,然后可以察脉之微而不失病情也。保者,不失也。若躁动不安,瞻视不定,轻言谈笑,乱说是非,不惟不能得脉中之巧,适足为旁观者鄙且笑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43.html

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佚事】 王叔和学识渊博,为人诚实,性格沉静。他潜心研究医学,洞识养身之道,精于切脉诊病,并做到了当时的太医令(太医令相当于今天的最高级医院的院长)。他平生雅好著述,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主要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了《伤寒论》,一是著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中医四诊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50.html

切周岁脉_《儿科萃精》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一岁有病,则当切脉,但部位甚小,只以一指诊之,而寸、关、尺三部。胥在其中。切脉法分别详列于下。一息者,人之一呼一吸也。至者,脉之至数也。一息六至,为和平之脉,则曰无病。浮脉者,轻取皮肤之上,故曰浮。其病在表,主外感风寒。沉脉者,重按...

http://qihuangzhishu.com/718/51.htm

诊脉的部位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跌阳(足背动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晋以来...

http://qihuangzhishu.com/92/25.htm

何为望闻问切?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渴均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妇女尤必问经带。 切诊, 切诊就是切脉、候脉。切脉部位多在寸口,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脉, 因五脏六腑的脉都会合於此脉, 所以从這里可以了解到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一般常见的脉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60.html

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疾病的发展过程、生活习惯、思想情况和既往病史,从而为辨认现在病证提供更多的依据,是为问诊。 问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进行辨证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人说,有的医生只凭切脉就能诊断病证,根本不需要问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69.html

切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正确的诊断。特别是切脉,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606.htm

喻化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图南。丰城(今属江西)人。精岐黄术,游医于宝庆(今湖南邵阳)。精研切脉、望色、听声、察形之术。诊病态度严肃谨慎,遇有疑难病证,常静夜深思,晨起即赴病家处理,不分贫富,一视同仁。所得诊酬多用于购置奇方秘论,以利提高医术。着有《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774.htm

共找到1,3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