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术】

...脏腑辨证,是运用藏象学说的理论,对患者的病证表现加以归纳,以辨明病变所在脏腑及其性质的辨证方法。脏腑辨证以五脏、六腑、奇恒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为临床分析辨证的依据。脏腑辨证主要用于内伤杂病辨证,也常用于外感病中作为辅助辨证方法。儿科...

http://qihuangzhishu.com/79/74.htm

妇产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用下瘀血汤。辨证有虚有实,虚实夹杂,治则有攻有补,攻补兼施。在妇女杂病中,首次提出了妇科病的成因,主要有三种,即虚、积冷、结气。这对后来妇科关于温补、行气、攻积治疗原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杂病中,除了分别讨论痛经、经闭、陷经漏下等月经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4.htm

三焦辩证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4.html

八纲辨证阴阳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大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可以用于对所出现症状的分析。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它可以概括其他三对纲领,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因此可以说,尽管病证干变万化,但总括起来又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25.html

阳明经证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里热炽盛,肠胃有实热邪结聚所致的病症。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实热证,抓住主要临床表现,尤以日哺潮热,大便不通为主要见症。 阳明病为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随着病程的进展,若正气出现不足,病邪亦逐步消退,可向少阳病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61.html

什么是水液停聚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 临床辨证,首先区分阳水与阴水,以明虚实。 1.阳水 水肿性质属热、属实者为阳水。多因外感风邪或水湿浸注,或湿热内蕴,或疮疖余毒未尽等因素引起。临床常见两个证型: (1)风水相搏证 【概念】指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27.html

肾病综合征辨证论治标证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①外感风邪 【证候】 发热,恶风,无汗或有汗,头身疼痛,流涕,咳嗽,或喘咳气急,或咽痛乳蛾肿痛,舌苔薄,脉浮。 【辨证】 本证可见于肾病的各个阶段,尤多见于肾病的急性发作始。此乃气虚卫表不固,加之长期使用激素或细胞毒药物,使免疫功能低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55.html

中医辨证帕金森_中医辩证病因辩证_【中医宝典】

...属于风”而随意运动障碍被称为拘挛。《灵枢邪客篇》指出“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结合现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认为本病是风邪作崇形成,“肝阳上亢,风气内动”是病机关键。“中年后乃有,老年尤多”是潜在的病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15.html

小儿慢惊风辨证论治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辨证】 脾肾阳虚,寒水上泛,则面色苍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阳气不运,阴寒内盛,,故口鼻气冷,四肢厥冷,额汗涔涔,大便澄澈清冷,甚至沉睡昏迷,阳气衰微,虚极生风,则手足蠕蠕震颤。舌淡畜白,脉沉细无力为脾肾阳衰象。此证即所谓“纯...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60.html

血分证_中医辩证卫气营血_【中医宝典】

...血分证是热邪深入血分,耗血动血,扰动心神,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是外感温热病的极盛阶段,既可表现为里实热证,也可兼有虚象,而成为虚实夹杂。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夜甚,肌肤灼热,烦躁不眠,甚则发狂,神昏;斑疹显露,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舌深绛...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21.html

共找到410,2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