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温不寒,能益精气”。 淫羊藿还是一味著名的传统补肾壮阳药,是目前中药滋补类汤剂配方或中成药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有“中药伟哥”之称。说起淫羊藿名称的由来,还有一则趣闻。据说三枝九叶草是山区草食动物丰富的美食佳品,生长在西川北部的羊群每天频繁...
...九龙山。刘景龙在前面走,边走边伸手拨开路两边的杂草。不一会儿,只见他指着一棵植物说:“这就是何首乌,不过它还是一根小嫩苗,地下还没出现大的根茎。”跟在后面的学生听到后,马上掏出数码相机把这株植物的特征记录下来,然后又把这棵植物连根拔起,放在...
...解放之后、中医学院成立之初,第二版中医学院教材编写之时。郭子化副部长在庐山教材会议上提出把辨证施治之精神写入教材之中。后来经时间之推移,大多数学者同意定名为“辨证论治”。这是名称提倡之由来。 辨证论治是什么?它是中医药学中临床医学的灵魂,是...
...国语辞典 植物名。蓼科蓼屬,蔓性多年生草本。全草光滑,纏繞樹石而生。葉互生,呈心臟形,嫩葉背面帶紅色。夏秋開小白花,塊根可入藥,有輕瀉效果,及安神、滋補等作用。...
...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目前我们的饮茶习惯、以及制茶方法、很多茶的名称基本上是在清朝时期及以后时期定型的。 有人考证,茶博士即“茶把士”是也,“把士”意即行家好手之意。目前大学里的博士也是其专业中的“把士”,倒也符合博士一词的由来。 现代的...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