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著作。四卷。又名《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育婴家秘》。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幼科发微赋一篇,阐论儿科诊治要点;卷一叙述有关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五脏症治;卷二论胎疾、脐风、变蒸及惊痫等症;卷三-四论述儿科的四时...
...伤寒下利,厥逆烦躁,不得卧者死。伤寒厥逆六七日,发热而利者生,汗出利不止者死,但有阴无阳故也。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形损故也。夫病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重语是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伤寒脉阴阳俱紧,口中气出,唇口干燥...
...伤寒的并发症复杂多样,发生率不一。同一患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多种并发症。 1.肠出血 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2.4%~15%,多见于病程第2~3周,从大便隐血至大量血便。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大量出血时热度骤降,脉搏细...
...管理应严格执行。饮食、保育、供水等行业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应调离上述工作岗位,进行治疗,定期接受监督管理。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3天。有发热的可疑伤寒患者,应及早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
...伤暑与伤寒俱有热,若误作伤寒治之则不可。盖寒伤形,热伤气。伤寒则外恶寒而脉浮紧,伤暑则不恶寒而脉虚,此为异耳。经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治宜小柴胡汤,渴加知母、石膏,或人参白虎汤;天久淫雨,湿令大行,苍术白虎汤。若元气...
...伤寒病有同一发热.其邪不在太阳而直入阴经者.按三阴经中.惟少阴一经.最易与太阳病牵混.以太阳膀胱.与少阴肾.一脏一腑.相为表里.其在阴精素虚之人.寒邪不俟由表传经.径从膀胱之腑.袭入肾脏者有之矣.故仲景于大青龙汤一证.伤寒脉浮缓.身不疼....
...《伤寒》次第,乱于叔和,《伤寒》之亡,亡于次第紊乱而下士不解也。使次第非乱,则《伤寒》虽玄,读之不过二三年,无不解矣。仆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晰,复其次第之旧。纵与仲景篇次未必悉合,然而源委明白,脉络清楚,《伤寒》之理著,仲景之法传矣。叔...
...一曰痰症.停痰留饮.自汗胸满.发寒热.但头不痛.项不强.与伤寒异.二曰食积.胸腹满痛.头不痛.不恶寒.不浮紧.与伤寒异.四曰香港脚.足受寒湿.头痛身热.肢节作痛便闭呕逆.但脚肿痛.或枯细.与伤寒异.五曰瘀血.跌触损伤.胸胁腹痛.手不可近....
...支应六气三阴三阳 六气有余不足 六气 五运应五脏主病 六气为病 论脉 三部九候 脉位轻重 脉息迟速 七表 八里 四时平脉 六步主位平脉 结促代 趺阳脉 太溪脉 死生脉候 卷中\伤寒总评 伤寒六经传受 里外伤 表里证 主疗 伤寒表证 伤风表证 ...
...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