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脉证治上_《伤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太阳之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103-3-13.html

辨方症不能代替辨方证——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分析和判断。是生命客观的,生命是随时空环境而存在的,天有异,地有异方,人有男女老幼,不同外部环境对生命造成不同影响,疾病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时空的生命烙印。杨栗山通过40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的寒热性的变化,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932.html

太阳脉证三条_《伤寒贯珠集》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阳之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人身十二经络.本相联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可据之脉.仲景首定太阳脉证曰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盖太阳居三阳之表.而其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其初.无论中风伤寒.其脉证皆如是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11/4.htm

温病热_《伤寒捷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温病发于春.夏月伤寒热病临.羌活冲和汤可治.防风通圣散能平.伤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不即病者.谓之温暑.及冬伤寒.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也.其原不殊.故一称为伤寒.其类则殊.施治不得相混.今人或疑麻黄桂枝汤不可用.不知伤寒冬寒之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jiejue5668/280-32-0.html

伤寒_《论歌括新编》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者,乃由冬令寒邪伤于寒水之经而为。其症:头疼身痛,寒热无汗,脉浮紧。治宜辛散太阳法去前胡、红枣,加紫苏、葱白。如体实邪甚者,麻黄汤亦可用之。若有汗,脉浮而缓,便是伤风之,若误用之,必变症蜂起矣。尚有传经、两感、合及误治、变...

http://qihuangzhishu.com/1041/120.htm

气功疗法心理疗法有何异同?_【中医宝典】

...气功疗法心理疗法有何异同? 心理治疗自古就有。从广义上讲,凡是医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患者启发、教育、劝告和暗示,提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调整病人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心理障碍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85.html

二阳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二阳伤寒两个阳经“”。 【二阳】 指伤寒两个阳经“”。例如先见太阳的头痛、恶寒、发热,四肢关节微痛,以后又出现呕吐、胸胁满闷的少阳症状。两经的症状见,且有先后出现之分的,故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59.html

阴阳易_《伤寒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计一法一、伤寒阴阳易之为,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牵引阴部拘急痉挛。),热(气)〔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原文392【郑论】 按阴阳易,皆由新初愈,馀邪尚未大尽,男与女交则女,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henglun/1034-19-7.html

伤寒论读法十四条_《伤寒补例》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其治法.而后借证于书.不得专在文本上安排.第一 须辨伤寒为何等.此本四时皆有之也.但三多有挟温挟湿挟燥挟风之异.其气不专于寒.其肤腠疏松.初伤即兼二三经.再传而六经已遍.惟冬腠理固密.寒邪必先伤皮肤.以渐深入.故谓三伤寒.治法...

http://qihuangzhishu.com/261/14.htm

伤寒斑疹伤寒区别_【中医宝典】

...伤寒斑疹伤寒是病原体不同的两种疾病。由于两者都有持续发热、出疹等共同症状,直至18世纪伤寒斑疹伤寒仍归属一类。 伤寒是由伤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立克次氏体是介于最小细菌(巴尔通氏体)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伤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9701.html

共找到431,2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