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是雌激素占优势向雄激素占优势的过渡。绝经前期妇女主要表现为雌激素减少,孕酮水平也比性成熟期妇女为低,而睾丸酮、脱氢表雄酮、去氢表雄酮硫酸盐和皮质醇均无变化。绝经后期妇女所有性激素分泌水平均见降低,而以雌激素减少最为明显。进入老年期后...
...1.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 目前对CHD临床特征的分析大多以男性为研究对象,对女性的评价报道较少,女性CHD患者多发生于绝经后,围绝经期心绞痛症状不典型,以自发性心绞痛为多,主要与冠状动脉受雌激素的保护性作用削弱而痉挛有关,固定性狭窄病变...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总的来说,与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速度有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决定性因素是雌激素缺乏,用雌激素治疗后,骨质吸收减少,骨钙丢失下降,但由于骨组织中未证实存在雌激素受体,因此雌激素使骨质吸收减少可能为...
....病因性治疗 在生育期妇女由于血液中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参与协调机体生理活动,成为稳定女性机体内环境,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绝经后由于雌孕激素持续低落,使妇女身心功能失调,机体产生一系列退行性病变导致部分妇女身体健康状况低下。对这些由于...
...更年期妇女月经停闭一年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症状。60年代国内报告绝经后出血妇女中,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占76.2%,其中3/4为宫颈癌。随着医疗保健工作的广泛开展,80年代绝经后出血妇女中恶性肿瘤发生率已下降至10%~20%...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其绝大多数是腺癌。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最终衰竭;由于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免疫功能发生衰减,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上升。...
...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其中以绝经为突出的表现.绝经的年龄因人而易,一般在45—52岁之间.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叫更年期综合征。 但是妇女更年期的起点及期限没有明确的时间标志,是难以预测的。...
...,25-(OH2)D3生成减少,血钙降低,进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故多数学者报道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可达30%甚至更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甲状旁腺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功能低下、正常和亢进皆有。一般认为老年人的...
...妇女平均为47.7岁。气候条件对月经的持续时间也有一定影响,高原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比海拔较低地区的妇女平均绝经年龄要早1.5岁,干寒地区的女性比温湿地带的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也要早些。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影响绝经年龄的因素,如:有人发现,有较长时间...
...是可行的。由于,以往长时间使用肝素最多的是围产期妇女, 她们以此防止血栓形成,因此人们对在妊娠期和妊娠后皮下注射肝素的妇女研究得最多。组织形态学和临床症状的恢复表明,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在妊娠妇女常是可逆的,因此一旦怀疑有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