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大壮卦读解

...周易都说了。另一方面,所记农业生产情形看,显然还比较原始,而且经常发生抢夺粮食暴力事件。这说明农 业生产还未成为人们生活主要来源,还得靠狩猎和畜牧作为重要补充。 周人发祥地在今天陕西一带。今昔对比,沧海桑田巨变给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314.html

内经经文读法_圆运动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有五伤寒二字,乃外感通称。内经病伤寒而成温伤寒二字,就是同难经伤寒有五伤寒二字是一样意义。言先夏至日病外感谓之病温,后夏至日病外感谓之病暑。并非冬日病麻黄汤证伤寒,冬日不发作,夏至前变成温,夏至后变成暑也。至于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116.htm

中医和易经结合没有前途_【中医宝典】

...关系。易经所做事情无非就是把天道、地道、人道都归结在一个字里面,所以“天人合一”观念在董仲舒之前早已容纳中国思维方式里面了。 “天人合一”,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换句话说,天规律跟人世规律是一回事。还有“内外一理”,内者人世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67.html

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胀病之热症也。以上,乃内经之论肿胀二症也。至金匮则曰∶风水脉浮,骨节疼痛恶风;又云∶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又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细玩金匮,以脉浮主表,皆太阳经主治...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2.htm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太素杨上善注三十卷,两唐志皆着录,北宋以还,渐多散佚,宋志仅存三卷,元以来遂鲜称及之者,盖亡失久矣。光绪中叶,吾乡杨惺吾先生始日本获唐写卷子本影钞以归,存二十三卷。桐庐袁忠节公得其书,未加详校,即以付刊,伪谬滋多,未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6/214.htm

房室活动乃阴阳之道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即是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皆要以阴阳为法则来分析和认识,房室活动,即人们性生活亦是如此。事实上,房室活动是最好体现了一个阴阳整体观念。长沙马王雄竹简十问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061.html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关系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气有阴阳”(正蒙·神化),“一物两体,气也”(正蒙·参两),“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正蒙·乾称)。气是一,万物本原为一气,但一气分阴阳,气有阴阳为两,两存在于一之中,表现为对立两个方面,“一”指对立双方...

http://qihuangzhishu.com/44/8.htm

内经中对望色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颜面之色与目之神气皆为脏腑经脉精气汇聚之处,也是其精气盛衰、功能强弱最集中、最显著外在征象。因此,通过察色也就可以测知脏腑精气之常与变。 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外在局部病变,如面、舌体等可以影响全身,而体内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阴阳离合机制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以上我们讨论了三阴三阳引入厥阴、阳明意义,三阴三阳建立起来后,中医基本模型便随之确定。所以,素问第六篇,就专门有一个“阴阳离合论”。怎么叫“阴阳离合”呢?首先“合”角度讲,合就是综合来看,总体来看,它谈是很基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45/56.htm

内经药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十卷。张骥撰。本书辑录内经中有关用药理论原文,分为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和药制共九类,分别予以集注,并加按语说明。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99.htm

共找到1,095,9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