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阳,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之郄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主治头重,头痛,外踝红肿,脚气,脚...
...听会,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听呵、听河、后关。属足少阳胆经。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直刺0.5-1...
...步廊穴(KI22),见《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步郎。属足少阴肾经。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及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和第五肋间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
... 率谷,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银海精微》作率骨。《外台秘要》作蟀谷。别名耳尖。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及颞浅动脉、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
...神庭,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等。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标准定位...
...阳交,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另名别阳、足髎。属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郄穴。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布有腓肠肌外侧皮神经和腓动、静脉分支。主治胸胁胀满,膝踝肿痛,脚气,惊厥,下肢痿痹,用胆囊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腓肠...
...,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人体穴位配伍 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
...上脘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上管。别名胃脘。属任脉。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呃逆,呕吐,反胃,癫痫,以及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通常采用俯伏、俯卧或正坐的取穴姿势,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 主治疾病 风府穴的主治疾病为:按摩此穴道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风府穴 Fēng f...
...肩中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另说“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或“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及颈横动、静脉。主治咳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