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可见药引在临床之常用,《串雅内编》指出:“外感葱白汤下,内伤米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水下,余可类推”,有者甚至一方数引,随证应用,其在处方中的作用实有画龙点睛之妙。 古今...
...【方歌】蝼蛄串生臂内中,患伤脾气包络凝,筋骨如中流矢痛,内溃串孔似漏形。【注】此证生于臂内中廉,属包络经。由思虑伤脾,脾伤则运化迟,故生浊液,流于肌肉,脾气滞郁不舒,凝结而成。此患初起,筋骨如中流矢,疼痛渐增,漫肿坚硬,不红不热,连肿数块...
...串疽生于背胁间,连发相串色依然,漫肿渐红多痛,积愤郁火是其原。【注】此证生于背胁之间,初发一处,其后挨次发出二三处,形虽不同,而色仍同也。溃后多相串通,故又名老鼠钻,又名游走血脾痈。初发漫肿无头,皮色如常,渐肿渐透红色,多疼牵引旁处痛,因...
...目录 《串雅补》风门顶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串雅补》:风门顶【处方】雄黄2钱,川乌2钱,草乌2钱,明矾3钱,胆星3钱,白信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痰症。【用法用量】每服5分,冷酒少许,调姜白汤下。【摘录】《串雅补》卷一...
...蝼蛄串者,虫多也。其形如蜻蜓,头短尾长,善迎风走水。患见疾,不破不已,如溃破,若不断其脓水,自肩井贯串至肘臂之上,贯而串,串而三焉。若下一、二寸为中串,再下一、二寸为下串,因不断脓,以至贯串。秘方用断烂散,以灯火断之。又以艾灸肩井穴,并...
...目录 《串雅补》白豆顶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串雅补》:白豆顶【处方】白扁豆3钱5分,雨茶3钱5分,白信1钱5分,陀僧1钱5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分作10丸。【功能主治】一切痰证。【用法用量】每服1丸,冷浓茶送下。【摘录】...
...目录 《串雅补》茶叶顶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串雅补》:茶叶顶【处方】茶叶5钱,青盐1钱,洋糖3钱,三棱3钱,雷丸3钱。【功能主治】虫积,哮喘,虫胀。【用法用量】上为末,将盐、糖煎好后,入3味调匀。每服3钱,白汤送下。【摘录】《串雅...
...目录 《串雅补》红衣大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串雅补》:红衣大炮【处方】莪术1两,槟榔1两,锅灰1两,鹤虱1两,雷丸1两,使君子肉1两,广木香5钱,黑白丑头末8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远年近日积痞虫瘕。【用法用量】每服5...
...目录 《串雅补》六陈顶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串雅补》:六陈顶【处方】巴霜1钱,白土(豆腐制)2钱,雄黄3钱,枯矾4钱,半夏5钱,南星6钱。【制法】上为细末,绿豆粉为丸。【功能主治】哮喘痰症。【用法用量】每服3分,冷茶送下。【摘录】...
...(形声。从糸( mì),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同本义 [put in order]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