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起起落落_中药制剂_【中医宝典】

...鱼腥草事件、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双黄连事件等等,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相继出现的多起致死事件让其陷入了“安全门”之中。据资料显示,目前,中药注射剂占中药份额的3%,而药物不良反应就占了整个中药不良反应的70%。面对着众多的质疑声,究竟应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289.html

中药科研和教育管理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中药科研管理 中药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中药科学研究的内容除了包括新药研究、药剂学研究等技术开发研究方面内容,又有自身的内容,即中药材研究、中药炮制学研究、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基本理论的研究等,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它要求中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41.html

中药资源_中药_【中医宝典】

...“3S”技术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闽南药都”崛起芦柑之乡 “三增”“三减”实现虫草资源可持续发展 “山里人”兜售假鹿茸 “新会陈皮”有了“护身符”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植物黄金”红豆杉...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aoziyuan-586-1.html

辨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系望诊内容之一。辨别痰的性状,作为辨证的参考。辨痰时要注意痰的颜色、形状、稀稠度、气味等。痰色白而清稀,多为寒证;痰色黄或白而粘稠者,多属热证。痰少极粘,难以排出者,多属燥痰;痰白易咯而量多者,为湿痰。咳吐脓血如米粥状,为热毒...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42.htm

参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术语。相互参照比较。指在诊断和治疗时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参照比较,然后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针。《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神,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矣。”《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日...

http://qihuangzhishu.com/167/23.htm

面白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指一种色诊。白为虚寒之色,属肺。多主气虚、寒证。白而色淡,肺虚失血;白而肥胖,气虚有痰;白而颧赤,气阴两虚;白而带青,气虚寒重;白如傅粉,气色皆夺;面多白斑,腹有虫积(多见于小儿)。白色而光泽明润者有胃气,枯槁晦滞者多属危重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518.htm

脉证合参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指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脉证一致为顺,相反为逆。例如阳热证见浮数脉,虚弱证见细弱脉,属于顺证。若阳热证见沉细脉,虚弱证见洪大脉,为脉证相逆,说明表里正邪错综复杂,病情较重,属于逆证。在这种...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56.htm

舌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又称舌垢。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舌面上均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所生。外感六淫之邪或七情内伤、食积停饮均可导致舌苔发生变化。观察其变化,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病位的浅深、正邪的消长、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察舌苔,主要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768.htm

舌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舌诊内容之一。舌神有无标志人体正邪盛衰。具体表现为舌质的荣枯。荣是红润鲜明,活动灵敏,津液充足,预后良好。枯是晦暗干瘪,失却灵活,津液枯竭,病势危重。曹炳章《辨舌指南》:“荣润则津足,干枯则津乏。荣者谓有神,神也者,灵动精爽,...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774.htm

主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①主要症状。为辨证的依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者即构成辨太阳病的主证。②在主次兼挟的病证中,反映疾病本质的证候。《温热论》:“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16.htm

共找到78,4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